题目内容
(2009?浦东新区二模)人骑自行车由静到动,除了要增加人和车的动能以外,还要克服空气及其他阻力做功.为了测量人骑自行车的功率,某活动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在离出发线5m、10m、20m、30m、…70m的地方分别划上8条计时线,每条计时线附近站几个学生,手持秒表.听到发令员的信号后,受测者全力骑车由出发线启动,同时全体学生都开始计时.自行车每到达一条计时线,站在该计时线上的几个学生就停止计时,记下自行车从出发线到该条计时线的时间.实验数据记录如下(每个计时点的时间都取这几个同学计时的平均值):
(1)以纵轴代表自行车运动的距离s,横轴代表运动的时间t,试作出s-t图.
(2)根据(1)作出的s-t图知,自行车在每一路段内的速度变化不是很大,因此可以用每一段的平均速度代替该段的速度.请计算出上述表格中空缺的①、②处的数据:①
(3)本次实验中,学生和自行车总质量约为75kg,设运动过程中,学生和自行车所受阻力与其速度大小成正比,则在20m-30m路段的平均阻力f1与30m-40m路段的平均阻力f2之比f1:f2=
运动距离s(m) | 0 | 5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
运动时间t(s) | 0 | 2.4 | 4.2 | 6.3 | 7.8 | 9.0 | 10.0 | 11.0 | 12.0 | ||||||||
各段速度(m/s) | 2.08 | ① | 4.76 | 6.67 | 8.33 | ② | 10.0 | 10.0 |
(2)根据(1)作出的s-t图知,自行车在每一路段内的速度变化不是很大,因此可以用每一段的平均速度代替该段的速度.请计算出上述表格中空缺的①、②处的数据:①
2.78
2.78
(m/s);②10.0
10.0
(m/s).(3)本次实验中,学生和自行车总质量约为75kg,设运动过程中,学生和自行车所受阻力与其速度大小成正比,则在20m-30m路段的平均阻力f1与30m-40m路段的平均阻力f2之比f1:f2=
0.8
0.8
;若整个过程中该同学骑车的功率P保持不变,则P=552
552
W.分析:根据实验数据作出出s-t图.
根据v=
求出每一段的平均速度.
结合f=kv,通过速度之比求出阻力大小之比.在9s后做匀速直线运动,牵引力等于阻力,对开始运动到9s内运用动能定理,求出比例系数,从而根据匀速运动时牵引力等于阻力求出骑车的功率.
根据v=
△x |
△t |
结合f=kv,通过速度之比求出阻力大小之比.在9s后做匀速直线运动,牵引力等于阻力,对开始运动到9s内运用动能定理,求出比例系数,从而根据匀速运动时牵引力等于阻力求出骑车的功率.
解答:解:(1)根据实验数据作出出s-t图
(2)每一段的平均速度代替该段的速度.
根据v=
得
v1=
m/s=2.78m/s
v2=
m/s=10.0m/s
(3)设f=KV
f1:f2=V1:V2=6.67:8.33=0.8
9秒时,f=KV=10K,P=fV=100K
在开始运动9秒内,根据动能定理可知:
mv2=pt-f1s1-f2s2-f3s3-f4s4-f5s5
代入数据解得:k=5.53(Ns/m)
P=552W
故答案为:(1)作出s-t图.
(2)①2.78(m/s);
②10.0(m/s).
(3)f1:f2=0.8;P=552 W.
(2)每一段的平均速度代替该段的速度.
根据v=
△x |
△t |
v1=
10-5 |
4.2-2.4 |
v2=
50-40 |
10-9 |
(3)设f=KV
f1:f2=V1:V2=6.67:8.33=0.8
9秒时,f=KV=10K,P=fV=100K
在开始运动9秒内,根据动能定理可知:
1 |
2 |
代入数据解得:k=5.53(Ns/m)
P=552W
故答案为:(1)作出s-t图.
(2)①2.78(m/s);
②10.0(m/s).
(3)f1:f2=0.8;P=552 W.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功率与速度的关系,结合动能定理进行求解.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