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9.如图所示,用手将A、B两物体挤紧一根弹簧后放在平板小车上,已知A的质量比B大,A和B与平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不计车与地面间的摩擦,则放手后A、B彼此远离的过程中( )A. | A、B系统的动量守恒 | B. | A、B、小车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 | ||
C. | 小车向右运动 | D. | A的动量比B的动量小 |
分析 根据动量守恒的条件判断A、B和小车组成的系统是否动量守恒.结合动量守恒定律分析各选项.
解答 解:A、A、B所受的摩擦力矢量和不为零,A、B组成的系统动量不守恒,故A错误.
B、放手后,A、B和小车组成的系统,所受的外力之和为零,动量守恒,故B正确.
C、由于A对小车的摩擦力大于B对小车的摩擦力,可知在放手后,A、B彼此远离的过程中,小车向左运动,故C错误.
D、A、B、小车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总动量为零,小车的动量向左,可知A、B的动量之和向右,由于A的动量向左,B的动量向右,可知A的动量比B的动量小,故D正确.
故选:BD.
点评 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动量守恒的条件,即系统不受外力或所受的外力之和为零,本题的关键抓住总动量为零分析判断.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9.某同学在研究电容、电感对恒定电流与交变电流的影响时,采用了如图所示的电路,其中L1、L2是两个完全相同的灯泡,已知把开关置于3、4时,电路与交流电源接通,稳定后的两个灯泡发光亮度相同,则该同学在如下操作过程中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A. | 当开关置于1、2时,稳定后L1、L2两个灯泡均发光且亮度相同 | |
B. | 当开关置于1、2时,稳定后L1、L2两个灯泡均发光且L1比L2亮 | |
C. | 当开关置于3、4时,稳定后若只增加交变电流的频率,则L1变暗,L2变亮 | |
D. | 在开关置于3、4的瞬间,L1立即发光,而L2亮度慢慢增大 |
10.1909年,英籍物理学家卢瑟福在曼彻斯特大学做了著名的α粒子散射实验,这个实验的结果( )
A. | 证明了质子的存在 | |
B. | 证明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 |
C. | 证明了原子内带正电的那部分物质集中在很小的空间范围内 | |
D. | 说明了原子中的电子只能在某些轨道上运动 |
7.如图所示,氢原子在不同能级间发生a、b、c三种跃迁时,释放光子的波长分别是λa、λb、λc,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从n=3能级跃迁到n=1能级时,释放光子的波长可表示为λb=$\frac{{{λ_a}{λ_c}}}{{{λ_a}+{λ_c}}}$ | |
B. | 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时,电子的势能减小,氢原子的能量增加 | |
C. | 若用波长为λc的光照射某金属时恰好能发生光电效应,则用波长为λa的光照射该金属时也一定能发生光电效应 | |
D. | 用12.09eV的光子照射大量处于基态的氢原子时,可以发出两种频率的光 |
14.在图中,线框经过图示位置时有:( )
A. | 线框中的感应电流最大,方向将不变 | |
B. | 线框中的感应电流最大,方向将改变 | |
C. | 线框中的感应电流为零,方向将不变 | |
D. | 线框中的感应电流为零,方向将改变 |
8.如图所示,左端封闭的粗细相同的u形管,两臂等长,两边水银柱等高为50cm.被封闭的空气柱长50cm,开口端水银液面上紧贴着一个光滑的不漏气的轻活塞A,活塞上连有一根细线,拖出管口.图示情况被封闭气体的压强为75cmHg.在细线上施加拉力,将活塞缓慢向上拉到开口处停止,则( )
A. | 右侧水银液面紧贴活塞,气柱长度为100cm | |
B. | 右侧水银液面与活塞分离,气柱长度为75cm | |
C. | 在拉动活塞的过程中,绳上的拉力是逐渐增大的 | |
D. | 在拉动活塞的过程中,绳上的拉力先增大后不变 |
2.某原子核反应堆由铀棒、镉棒、慢化剂、冷却剂和水泥防护层等组成,关于它们的作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铀棒是核反应堆的燃料 | |
B. | 镉棒是吸收中子的材料 | |
C. | 慢化剂(如石墨、重水等)起减慢核反应的作用 | |
D. | 冷却剂把反应堆的热量传递出去,同时使反应堆冷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