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某学生做“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在平衡摩擦力时,把长木板的一端垫得过高,使得倾角偏大.他所得到的a-F关系可用下列哪根图线表示?图中a是小车的加速度,F是细线作用于小车的拉力.正确选项是
A、B、
C、D、
(2)某同学用纸带研究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小车的加速度时,从打出的纸带中选出一条较好的纸带,每隔4个点作为一个计数点,并标记为0、1、2、3、4、….该同学测量出1与2两点间的距离为S12,3与4两点间的距离为S34,实验中使用的电源频率为f,由此可算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
f2
f2.(答案用题中给出的物理量表示)
(3)在研究物体平抛运动的实验中,用一张印有小方格的纸记录轨迹,小方格的边长L=1.25cm.若小球在平抛运动途中的几个位置如图中的a、b、c、d所示,则小球平抛的初速度的计算式为v0=
C
C
.A、B、
C、D、
(2)某同学用纸带研究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小车的加速度时,从打出的纸带中选出一条较好的纸带,每隔4个点作为一个计数点,并标记为0、1、2、3、4、….该同学测量出1与2两点间的距离为S12,3与4两点间的距离为S34,实验中使用的电源频率为f,由此可算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
s34-s12 |
50 |
s34-s12 |
50 |
(3)在研究物体平抛运动的实验中,用一张印有小方格的纸记录轨迹,小方格的边长L=1.25cm.若小球在平抛运动途中的几个位置如图中的a、b、c、d所示,则小球平抛的初速度的计算式为v0=
2
gL |
2
(用L、g表示),其值是gL |
0.70m/s
0.70m/s
.(g=9.8m/s2)分析:(1)平衡摩擦力时,把长木板的一端垫得过高,使得倾角偏大时,将有F+F′=ma,当F=0时,物体加速度不为零
(2)交流电周期与频率互为倒数关系,每隔4个点作为一个计数点,两点之间时间间隔为5T,利用逐差法求得加速度
(3)abcd四个点分布规律是水平方向等间距,说明tab=tbc=tcd,但竖直方向两点间的距离关系不满足1:3:5,故a点不是抛出点,但利用运动合成与分解的规律结合提供的数据可求初速度
(2)交流电周期与频率互为倒数关系,每隔4个点作为一个计数点,两点之间时间间隔为5T,利用逐差法求得加速度
(3)abcd四个点分布规律是水平方向等间距,说明tab=tbc=tcd,但竖直方向两点间的距离关系不满足1:3:5,故a点不是抛出点,但利用运动合成与分解的规律结合提供的数据可求初速度
解答:解:(1)平衡摩擦力时,把长木板的一端垫得过高,则小车沿木板方向的合力:
F合=F+F′=ma
当F=0时,物体加速度不为零,满足条件的为C
故选C
(2)打点周期为T,则
T=
两记数点间的时间t=5T
由匀变速运动规律得:
s34-s12=2at2
由以上解得:加速度a=
f2
(3)abcd四个点分布规律是水平方向等间距,由平抛规律得:
tab=tbc=tcd=t
竖直方向为自由落体运动,由公式得:
hbc-hab=2L-L=gt2
而水平方向为匀速直线运动,可知
2L=V0t
由以上三式得:v0=2
=2
m/s=0.70m/s
答:(1)C(2)加速度a=
f2(3)2
、0.70m/s
F合=F+F′=ma
当F=0时,物体加速度不为零,满足条件的为C
故选C
(2)打点周期为T,则
T=
1 |
f |
两记数点间的时间t=5T
由匀变速运动规律得:
s34-s12=2at2
由以上解得:加速度a=
s34-s12 |
50 |
(3)abcd四个点分布规律是水平方向等间距,由平抛规律得:
tab=tbc=tcd=t
竖直方向为自由落体运动,由公式得:
hbc-hab=2L-L=gt2
而水平方向为匀速直线运动,可知
2L=V0t
由以上三式得:v0=2
gL |
9.8×1.25×10-2 |
答:(1)C(2)加速度a=
s34-s12 |
50 |
gL |
点评:对于图象,要搞清图象斜率和截距的含义;关于纸带一般求解两类问题,一是求瞬时速度,二是求解加速度,前一问用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代替,后一问多用推论或逐差法求解;对于平抛规律得应用题,一般采用运动的分解法.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