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3.如图所示,一验电器与锌板相连,在A处用一紫外线灯照射锌板,关灯后,指针保持一定偏角.(1)现用一带负电的金属小球与锌板接触,则验电器指针偏角将减小(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使验电器指针回到零,再用相同强度的钠灯发出的黄光照射锌板,验电器指针无偏转.那么,若改用强度更大的红外线灯照射锌板,可观察到验电器指针无(选填“有”或“无”)偏转.
(3)实验室用功率P=1500W的紫外灯演示光电效应.紫外线波长λ=253nm,阴极离光源距离d=0.5m,原子半径取r=0.5×10-10m,则阴极表面每个原子每秒钟接收到的光子数约为2个.(已知h=6.63×10-34 J•s)
分析 (1)用一紫外线灯照射锌板,产生光电效应现象,根据锌板的电性,分析用带负电的金属小球与锌板接触后,验电器指针偏角的变化.
(2)红光的频率比黄光低,黄光照射锌板,验电器指针无偏转,黄光不能使锌板产生光电效应,红光也不能使锌板产生光电效应;
(3)光沿着球面发射,根据ε=hν求解出一个光子的能量,求解1s内打到金属板1m2光子数,从而得出阴极表面每个原子每秒钟接收到的光子数.
解答 解:
(1)在A处用一紫外线灯照射锌板,锌板产生光电效应,光电子射出后,锌板带正电,用一带负电的金属小球与锌板接触,则验电器指针偏角将减小.
(2)用黄光照射锌板,验电器指针无偏转,说明黄光不能使锌板产生光电效应,红光的频率比黄光低,红光也不能使锌板产生光电效应,验电器指针无偏转.
(3)离光源0.5m处的金属板每1s内单位面积上接受的光能为E=$\frac{Pt}{4π{d}^{2}}$=$\frac{1500×1}{4×3.14×0.{5}^{2}}$≈150J/m2s.
光子能量ε=$\frac{hc}{λ}$=6.67×10-34×$\frac{3×1{0}^{8}}{253×1{0}^{-9}}$J=7.9×10-19J.
则阴极表面每个原子接收到的光子数n=$\frac{π{r}^{2}}{1}$•$\frac{E}{ε}$=$\frac{3.14×(0.5×1{0}^{-10})^{2}}{1}$×$\frac{150}{7.9×1{0}^{-19}}$=1.49个
故答案为:(1)减小;(2)无;(3)2.
点评 光电效应中光电子射出后,金属板带正电.光电效应的产生条件取决于入射光的频率.
本题关键是建立物理模型,根据光子能量以及辐射的能量进行求解,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4.在学习光的色散的时候老师课堂上做了一个演示实验,让某特制的一束复色光由空气射入一块平行平面玻璃砖(玻璃较厚),经折射分成两束单色光a、b,已知a光是红光,而b光是蓝光,下列光路图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18.关于感应电流的产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只要闭合电路内有磁通量,闭合电路中就有感应电流产生 | |
B. | 穿过螺线管的磁通量变化时,螺线管内部就一定有感应电流产生 | |
C. | 线框不闭合时,即使穿过线框的磁通量变化,线框内也没有感应电流 | |
D. | 只要电路的一部分作切割磁感线运动,电路中就一定有感应电流 |
8.举世瞩目的神舟七号实现了航天员出舱和太空行走,从电视转播中可以看到翟志刚和刘伯明穿上加气压的舱外服在(与返回舱隔离的)轨道舱中协同作业,16:35:12翟志刚在经过几次尝试后奋力向内打开舱盖,太空在中国人面前豁然打开!以下关于轨道舱内气压的猜想正确的是( )
A. | 翟志刚需要用很大的力才能把舱盖打开是因为舱内有接近一个大气压的空气压强,而舱外的太空气压为零 | |
B. | 翟志刚打开舱盖时,轨道舱内有与地表附近相似的空气,但由于完全失重,这些空气产生的气压为零 | |
C. | 翟志刚打开舱盖前,轨道舱中应该已经过泄压,舱内接近真空 | |
D. | 翟志刚打开舱盖时,轨道舱内和舱外的太空都有约为一个大气压的空气压强 |
15.关于重力势能的几种理解,正确的是( )
A. | 重力势能等于零的物体,一定不会对别的物体做功 | |
B. | 相对于不同的参考平面物体其有不同数值的重力势能,但这并不影响研究有关重力势能的问题 | |
C. | 在同一高度将物体不论向任何方向抛出.只要抛出时的初速度大小相同,则落地时减少的重力势能必相等 | |
D. | 放在地面的物体,它的重力势能一定等于零 |
12.有一摆长为L的单摆,悬点正下方某处有一小钉,当摆球经过平衡位置向左摆动时,摆线的上部将被小钉挡住,使摆长发生变化,现使摆球做小幅度摆动,摆球从右边最高点M 至左边最高点N运动过程的闪光照片,如图所示,(悬点和小钉未被摄入),P为摆动中的最低点.已知每相邻两次闪光的时间间隔相等,由此可知,小钉与悬点的距离为( )
A. | $\frac{L}{4}$ | B. | $\frac{L}{2}$ | C. | $\frac{3L}{4}$ | D. | 无法确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