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线的结点,OB和OC为细线.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力的图示.

(a)做好实验准备后,先用两个弹簧秤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某一位置O,此时需要记录的是O点位置,
,
.
(b)某同学已作出F
1、F
2和实验测量值F′的图示,请在图乙中作出F
1、F
2合力理论值F的图示.
(c)图乙中的F与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
.
(d)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
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2)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中:
①关于本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有
A.需用天平测出重锤的质量
B.验证机械能是否守恒必须先确定重力势能的参考平面
C.打点计时器用四节干电池串联而成的电池组作为电源
D.打点计时器安装时要使两限孔位于同一竖直线上并安装稳定,以减少纸带下落过程中的阻力
②验证机械能是否守恒时,实验中计算某一点的速度,甲同学用v=gt来计算,乙同学用v
n=来计算.其中
同学的计算方法更符合实验要求.
③本实验中引起误差的主要原因是
.
④丙同学按照正确的操作,纸带如图.其中O是起始点,A、B、C是打点计时器连续打下的3个点.该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O到A、B、C各点的距离,并记录在图中(单位:cm).
这三个数据中不符合读数要求的是
,应记作
cm.重锤下落过程中的实际加速度a=
m/s
2.(结果保留二位有效数字)

分析:(1)本实验的目的是要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故应通过平行四边形得出合力再与真实的合力进行比较;理解实验的原理即可解答本题.
(2)实验中若纸带匀变速直线运动,测得纸带上的点间距,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可计算出打出某点时纸带运动的加速度.从功能关系的角度知道实验存在的误差.
解答:解:(1)(a)做好实验准备后,先用两个弹簧秤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某一位置O,此时需要记录的是O点位置,两弹簧的读数,两细绳套的方向.
(b)某同学已作出F
1、F
2和实验测量值F′的图示,图乙中作出F
1、F
2合力理论值F的图示为:

(c)F
1与F
2合力的实验值是指通过实验得到值,即用一个弹簧拉绳套时测得的力的大小和方向,而理论值(实际值)是指通过平行四边形得出的值,故F′是力F
1与F
2合力的实验值,其方向一定沿AO方向.
(d)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等效替代法,故选B.
(2)①A、因为我们是比较mgh、
mv
2的大小关系,故m可约去比较,不需要用天平.故A错误.
B、验证机械能守恒不需要先确定重力势能的参考平面,故B错误
C、打点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故C错误
D、打点计时器安装时要使两限孔位于同一竖直线上并安装稳定,以减少纸带下落过程中的阻力,故D正确
故选D.
②在验证机械能守恒的实验中,由于存在阻力物体实际下落的加速度小于重力加速度,所以不应当用重力加速度g来表示某位置的速度,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打纸带上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所以乙同学的计算方法更符合实验要求
③本实验中引起误差的主要原因是重锤下落过程中存在着阻力作用.
④毫米刻度尺测量长度,要求估读即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这三个数据中不符合有效数字读数要求的是15.7,应记作15.70cm
根据△h=gT
2
将△h=(15.70-12.42)-(12.42-9.51),
T=0.04s,带入解得:g=9.3m/s
2.
故答案为:(1)(a)两弹簧的读数;两细绳套的方向
(b)如图 (c) F′
(d)B
(2)①D ②乙
③重锤下落过程中存在着阻力作用
④15.7;15.70,9.3m/s
2 点评:(1)本题属于对实验原理的直接考查,应准确掌握实验的目的及实验原理分析需要记录的内容,在学习绝不能死记硬背.(2)纸带问题的处理时力学实验中常见的问题,若纸带匀变速直线运动,测得纸带上的点间距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可计算出打出某点时纸带运动的加速度.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