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精英家教网](http://thumb.zyjl.cn/pic3/upload/images/201311/27/d7eddc32.png)
物体运动区间 | 所测的 物理量 |
测量次数 | ||||
1 | 2 | 3 | 4 | 5 | ||
A→B | 时间t(s) | 0.55 | 1.09 | 1.67 | 2.23 | 2.74 |
位移s(m) | 0.25 | 0.51 | 0.75 | 1.00 | 1.26 | |
C→D | 时间t(s) | 0.89 | 1.24 | 1.52 | 1.76 | 1.97 |
位移s(m) | 0.25 | 0.50 | 0.75 | 1.00 | 1.25 |
(1)数据处理方法应选择公式计算法还是描点作图法?
(2)若选择公式计算法,请写出所用公式及计算分析过程;若选择描点作图法,则在网格图上作图并叙述你作图分析的过程.
(3)通过上述处理,得到物体从A→B的过程中s随t变化的规律是:
分析:(1)建立坐标系的物理量,采用描点法画图;
(2)为了说明两个物理量是否成正比,我们应该作出两个物理量的图象,看是否为过原点的一条倾斜直线;
(3)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结合数学知识可正确解答.
(2)为了说明两个物理量是否成正比,我们应该作出两个物理量的图象,看是否为过原点的一条倾斜直线;
(3)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结合数学知识可正确解答.
解答:解:(1)往往采用描点法进行作图,作图法.
(2)处理数据的过程:根据表格中提供的数据分别画出A→B的s-t图甲和C→D的s-t图乙
![精英家教网](http://thumb.zyjl.cn/pic3/upload/images/201311/27/f02df224.png)
从甲图中可见: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物体从A到B的运动为匀速直线运动从图线的斜率可求得v=
=0.45m/s,
因此有:s=0.45t;
从乙图中无法直接判断s、t之间的关系,但是该图线接近于二次函数的图象.为了验证这个猜想,通过转换变量来进行,即作s-t2,为此求得表格如下:
依据上表中的t2、s数据可作图如丙.从图象中看出t2、s呈线性变化关系,由图中斜率求得,即a=
=0.65m/s2
故:s=0.325t2
(3)通过上述处理,你认为物体
从A→B的过程中s随t变化的规律是: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s=0.45t
从C→D的过程中s随t变化的规律是:物体作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s=0.325t2
故答案为:(1)作图法;(2)见解答;(3)s=0.45t,s=0.325t2.
(2)处理数据的过程:根据表格中提供的数据分别画出A→B的s-t图甲和C→D的s-t图乙
![精英家教网](http://thumb.zyjl.cn/pic3/upload/images/201311/27/f02df224.png)
从甲图中可见: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物体从A到B的运动为匀速直线运动从图线的斜率可求得v=
△s |
△t |
因此有:s=0.45t;
从乙图中无法直接判断s、t之间的关系,但是该图线接近于二次函数的图象.为了验证这个猜想,通过转换变量来进行,即作s-t2,为此求得表格如下:
C→D | 时间t(s) | 0.89 | 1.24 | 1.52 | 1.76 | 1.97 |
新变量t2(s2) | 0.79 | 1.54 | 2.31 | 3.10 | 3.88 | |
位移s(m) | 0.25 | 0.50 | 0.75 | 1.00 | 1.25 |
2△s |
(△t)2 |
故:s=0.325t2
(3)通过上述处理,你认为物体
从A→B的过程中s随t变化的规律是: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s=0.45t
从C→D的过程中s随t变化的规律是:物体作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s=0.325t2
故答案为:(1)作图法;(2)见解答;(3)s=0.45t,s=0.325t2.
点评:描点法画图时应该拟合成一条圆滑的曲线或直线,不可画成折线,用数学图象处理物理量间的关系是常见的方法,在平时练习中要加强.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