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6.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内,乘客以自己所乘的车作为参考系向车外观察,他看到的下列各种现象中符合实际的是( )A. | 公路两旁的树木是不动的 | |
B. | 与汽车同向行驶的自行车,车轮转动正常,但自行车向后运动 | |
C. | 道路两旁的房屋是运动的 | |
D. | 有一辆卡车总在自己车前不动 |
分析 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首先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就看它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变化.由此来突破此题.
解答 解:A、以汽车作为参考系,路旁边的树是向后运动的,选项的说法与实际不符.故A错误;
B、与汽车同向行驶的自行车的速度小于汽车,以汽车作为参考系,自行车向后行驶.故B正确;
C、以汽车作为参考系,路旁边的房屋是向后运动的,选项的说法与实际相符.故C正确;
D、如果前面一辆汽车速度跟自己的汽车速度相同时,是不动的,故D选项的说法与实际相符.故D正确.
故选:BCD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6.某同学为测定金属丝的电阻率ρ,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电路,电路中ab是一段电阻率较大、粗细均匀的电阻丝,保护电阻R0=4.0Ω,电源的电动势E=3.0V,电流表内阻忽略不计,滑片P与电阻丝始终接触良好.
(1)实验中用螺旋测微器测得电阻丝的直径如图乙所示,其示数为d=0.400mm.
(2)实验时闭合开关,调节滑片P的位置,分别测量出每次实验中aP长度x及对应的电流值I,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①将表中数据描在$\frac{1}{I}$-x坐标纸中,如图丙所示.作出其关系图线,图象中直线的斜率的表达式k=$\frac{4ρ}{{πE{d^2}}}$(用题中字母表示),由图线求得电阻丝的电阻率ρ=1.1×10-6Ω•m(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②根据图丙中$\frac{1}{I}$-x关系图线纵轴截距的物理意义,可求得电源的内阻为r=1.4Ω(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实验中用螺旋测微器测得电阻丝的直径如图乙所示,其示数为d=0.400mm.
(2)实验时闭合开关,调节滑片P的位置,分别测量出每次实验中aP长度x及对应的电流值I,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x(m) | 0.10 | 0.20 | 0.30 | 0.40 | 0.50 | 0.60 |
I(A) | 0.49 | 0.43 | 0.38 | 0.33 | 0.31 | 0.28 |
$\frac{1}{I}$(A-1) | 2.04 | 2.33 | 2.63 | 3.03 | 3.23 | 3.57 |
②根据图丙中$\frac{1}{I}$-x关系图线纵轴截距的物理意义,可求得电源的内阻为r=1.4Ω(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7.两束单色光A、B同时由空气射到某介质的界面MN上,由于折射而合成一复色光C,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 | A光光子的能量大于B光光子的能量 | |
B. | 两种光照射同一种金属,B光更容易使金属发生光电效应 | |
C. | 在同一种介质中,A光的折射率小于B光的折射率 | |
D. | 用同样的装置做光的双缝干涉实验,A光比B光得到的干涉条纹间距大 |
11.某人骑自行车在平直道路上行进,图中的实线记录了自行车开始一段时间内v-t图象,某同学为了简化计算,用虚线作近似处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在t1时刻,虚线反映的加速度比实际的大 | |
B. | 在0-t1时间内,由虚线计算出的平均速度比实际的大 | |
C. | 在t1-t2时间内,由虚线计算出的位移比实际的大 | |
D. | 在t3-t4时间内,虚线反映的是匀速运动 |
1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液体中悬浮微粒的布朗运动就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热运动 | |
B. | 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分子的平均动能就越大 | |
C. | 密封在体积不变的容器中的气体,温度升高,气体分子对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平均作用力增大 | |
D. |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可知,热量能够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但不能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 | |
E. | 分子间距离的变化对分子斥力的影响比对分子引力的影响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