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20.2013年12月11日,“嫦娥三号”从距月面高度为100km的环月圆轨道Ⅰ上的P点实施变轨,进入近月点为15km的椭圆轨道Ⅱ,由近月点Q成功落月,如图所示,关于“嫦娥三号”.A. | 沿轨道Ⅱ运行的周期大于沿轨道Ⅰ运行的周期 | |
B. | 沿轨道Ⅰ运动至P时,需制动减速才能进入轨道Ⅱ | |
C. | 沿轨道Ⅱ运行时,在P点的加速度大于在Q点的加速度 | |
D. | 在轨道Ⅱ上由P点运行到Q点的过程,速度逐渐减小 |
分析 由开普勒第三定律确定周期大小关系,根据卫星变轨原理确定卫星是加速还是减速变轨.由牛顿第二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分析加速度关系.由开普勒第二定律分析速度关系.
解答 解:A、轨道Ⅱ的半长轴小于轨道I的半径,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可知沿轨道Ⅱ运行的周期小于轨道I上的周期,故A错误;
B、在轨道I上运动,从P点开始变轨,可知嫦娥三号做近心运动,在P点应该制动减速以减小向心力,通过做近心运动减小轨道半径,故B正确;
C、在轨道Ⅱ上运动时,卫星只受万有引力作用,在P点时的万有引力比Q点的小,故P点的加速度小于在Q点的加速度,故C错误;
D、根据开普勒第二定律可知,知在轨道Ⅱ上由P点运行到Q点的过程中,速度逐渐增大,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此题要求同学们掌握航天器变轨原理,知道圆周运动时万有引力完全提供向心力,近心运动时万有引力大于所需向心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方程式${\;}_{92}^{238}$U→${\;}_{90}^{234}$Th+${\;}_{2}^{4}$He是重核裂变反应方程 | |
B. | 铯原子核(${\;}_{55}^{133}$Cs)的结合能小于铅原子核(${\;}_{82}^{208}$Pb)的结合能 | |
C. | β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成质子时所产生的 | |
D. | 核力是短程力,与核子间的距离有关,有时表现为引力,有时表现为斥力 | |
E. | 原子核所含核子单独存在时的总质量等于该原子核的质量 |
2.下列物理量中,不属于矢量的是( )
A. | 速度 | B. | 位移 | C. | 路程 | D. | 时间 |
15.如图甲所示,两平行金属板竖直放置,左极板接地,中间有小孔.右极板电势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电子原来静止在左极板小孔处.不计电子的重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从t=0时刻释放电子,电子时而向右运动,时而向左运动,最后打到右极板上 | |
B. | 从t=0时刻释放电子,电子可能在两板间振动 | |
C. | 从t=$\frac{T}{4}$时刻释放电子,电子可能在两板间振动,也可能打到右极板上 | |
D. | 从t=$\frac{3T}{8}$时刻释放电子,电子必将打到右极板上 |
5.如图,a、b两点处分别固定有等量异种点电荷+Q和-Q,c是线段ab的中点,d是ac的中点,e是ab的垂直平分线上的一点,将一个正点电荷先后放在d、c、e点,它所受的电场力分别为Fd、Fc、Fe,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Fd、Fc、Fe的大小都相等 | |
B. | Fd、Fc、Fe的方向都是水平向右 | |
C. | Fd、Fe的方向水平向右,Fc=0 | |
D. | Fd、Fc的方向水平向右,Fe的方向竖直向上 |
12.在物理学的发展历程中,许多物理学家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创造出了许多的物理学研究方法,下列有关物理学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伽利略在斜面实验的基础上通过科学推理间接验证了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 |
B. | 牛顿通过斜面实验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 |
C. | 伏特通过长时间的实验,运用控制变量法较准确地测出了电子的电荷量 | |
D. | 法拉第研究发现,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与引起感应的原磁场的方向相反 |
9.如图所示为粮袋的传送装置,已知AB间长度为L,传送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工作时运行速度为v,粮袋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正常工作时工人在A点将粮袋放到运行中的传送带上,关于粮袋从A到B的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
A. | 粮袋到达B点的速度与v比较,可能大,也可能相等或小 | |
B. | 粮袋开始运动的加速度为g(sinθ-μcosθ),若L足够大,则以后将以一定的速度v做匀速运动 | |
C. | 若μ≥tanθ,则粮袋从A到B一定一直是做加速运动 | |
D. | 不论μ大小如何,粮袋从A到B一直匀加速运动,且a≥gsin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