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在β衰变中常伴有一种称为“中微子”的粒子放出.中微子的性质十分特别,因此在实验中很难探测.1953年,莱尼斯和柯文建造了一个由大水槽和探测器组成的实验系统,利用中微子与水中
H的核反应,间接地证实了中微子的存在.
(1)中微子与水中的
H发生核反应,产生中子(
n)和正电子(
e),即
中微子+
H→
n+
e可以判定,中微子的质量数和电荷数分别是______.(填写选项前的字母)
A、0和0 B、0和1 C、1和 0 D、1和1
(2)上述核反应产生的正电子与水中的电子相遇,与电子形成几乎静止的整体后,可以转变为两个光子(γ),即
e
e+→2γ
已知正电子和电子的质量都为9.1×10-31㎏,反应中产生的每个光子的能量约为______ J.正电子与电子相遇不可能只转变为一个光子,原因是______.
(3)试通过分析比较,具有相同动能的中子和电子的物质波波长的大小.
解析:(1)发生核反应前后,粒子的质量数和核电荷数均不变,据此可知中微子的质量数和电荷数分都是0,A项正确.
(2)产生的能量是由于质量亏损.两个电子转变为两个光子之后,质量变为零,由E=△mc2,故一个光子的能量为
,带入数据得
=8.2×10-14J.
正电子与水中的电子相遇,与电子形成几乎静止的整体,故系统总动量为零,故如果只产生一个光子是不可能的,因为此过程遵循动量守恒.
(3)物质波的波长为λ=
,要比较波长需要将中子和电子的动量用动能表示出来即p=
,因为mn<mc,所以pn<pc,故λn<λc.
11 |
(1)中微子与水中的
11 |
10 |
0+1 |
中微子+
11 |
10 |
0+1 |
A、0和0 B、0和1 C、1和 0 D、1和1
(2)上述核反应产生的正电子与水中的电子相遇,与电子形成几乎静止的整体后,可以转变为两个光子(γ),即
0+1 |
0-1 |
已知正电子和电子的质量都为9.1×10-31㎏,反应中产生的每个光子的能量约为______ J.正电子与电子相遇不可能只转变为一个光子,原因是______.
(3)试通过分析比较,具有相同动能的中子和电子的物质波波长的大小.
解析:(1)发生核反应前后,粒子的质量数和核电荷数均不变,据此可知中微子的质量数和电荷数分都是0,A项正确.
(2)产生的能量是由于质量亏损.两个电子转变为两个光子之后,质量变为零,由E=△mc2,故一个光子的能量为
E |
2 |
E |
2 |
正电子与水中的电子相遇,与电子形成几乎静止的整体,故系统总动量为零,故如果只产生一个光子是不可能的,因为此过程遵循动量守恒.
(3)物质波的波长为λ=
h |
p |
2mEk |
(1)根据质量数守恒、电荷数守恒,知中微子的质量数和电荷数为0和0.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产生的能量是由于质量亏损.两个电子转变为两个光子之后,质量变为零,由E=△mc2,故一个光子的能量为
,带入数据得
=8.2×10-14J.
正电子与水中的电子相遇,与电子形成几乎静止的整体,故系统总动量为零,故如果只产生一个光子是不可能的,因为此过程遵循动量守恒.
(3EK=
mv2,P=mv,联立两式得,粒子的动量P=
.
物质波的波长λ=
=
,由于中子和电子的动能相等,中子的质量大于电子的质量,所以中子的波长小于电子的波长.
故答案为:(1)A.(2)8.2×10-14,遵循动量守恒 (3)中子的波长小于电子的波长.
故选A.
(2)产生的能量是由于质量亏损.两个电子转变为两个光子之后,质量变为零,由E=△mc2,故一个光子的能量为
E |
2 |
E |
2 |
正电子与水中的电子相遇,与电子形成几乎静止的整体,故系统总动量为零,故如果只产生一个光子是不可能的,因为此过程遵循动量守恒.
(3EK=
1 |
2 |
2mEk |
物质波的波长λ=
h |
p |
h | ||
|
故答案为:(1)A.(2)8.2×10-14,遵循动量守恒 (3)中子的波长小于电子的波长.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