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在“探究弹簧弹力大小与伸长量的关系”实验中,甲、乙两位同学选用不同的橡皮绳代替弹簧,为测量橡皮绳的劲度系数,他们在橡皮绳下端面依次逐个挂下钩码(每个钩码的质量均为m=0.1kg,取g=10m/s2),并记录绳下端的坐标X加(下标i表示挂在绳下端钩码个数).然后逐个拿下钩码,同样记录绳下端面的坐标X减,绳下端面坐标的值Xi=$\frac{{X}_{加}+{X}_{减}}{2}$的数据如下表:挂在橡皮绳下端的钩码个数 | 橡皮绳下端的坐标(X/mm) | |
甲 | 乙 | |
1 | 216.5 | 216.5 |
2 | 246.7 | 232.0 |
3 | 284.0 | 246.5 |
4 | 335.0 | 264.2 |
5 | 394.5 | 281.3 |
6 | 462.0 | 301.0 |
(2)乙同学的数据更符合实验要求(甲或乙).
分析 钩码数增至某值时橡皮筋的伸长量比减至同一数值时小一些.这是由于实验中加挂钩码过多,拉力过大,橡皮筋的伸长超过了弹性限度,减挂钩码时弹性尚未恢复.
由乙同学的数据可得到不同拉力下橡皮绳的伸长量(Xi-X1)数据,用描点做出图象,根据图象的斜率求出橡皮绳的劲度系数.
解答 解:(1)同一橡皮绳的X加<X减.由于实验中加挂钩码过多,拉力过大,橡皮筋的伸长超过了弹性限度,减挂钩码时弹性尚未恢复.
(2)由于橡皮筋的伸长与拉力(钩码个数)成正比,橡皮绳下端坐标(橡皮筋长度)应随钩码个数的增加线性增加,即每增加一个够吗,橡皮绳下端坐标值的增加相同,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乙同学的测量数据较符合这一要求.
故答案为:(1)小于;(2)乙
点评 该题突出考查学生实验操作的体验、注重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解释能力的考查、注重对学生数据处理能力和探究能力的考查.这一命题导向对于今后教学重视实验操作体验和学生实验基本素养的培养有很好的导向作用.
对于弹簧、橡皮绳、橡皮筋等,只有在弹性限度内,弹力才与伸长量有正比关系.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9.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装置,做“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关系”的实验.装置中,弹簧的上端O点固定在铁架台的金属杆上,旁边竖直放置一刻度尺,刻度尺的零刻线跟O点对齐,在弹簧的下端A处固定一个指针.记下不挂钩码时指针所指的位置,然后在弹簧的下面依次挂上1个、2个、3个、…钩码,分别记下指针所指的位置,算出弹簧的弹力与伸长量,填在下表中.
(1)在图乙所示的坐标系中画出F-x图象.
(2)根据图象得出结论是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弹簧的弹力跟弹簧的伸长量成正比.
(3)由图象得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A=42 N/m(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4)如果将指针固定在A点的下方P处,再作出x随F变化的图象,得出弹簧的劲度系数k${\;}_{A}^{′}$=kA(选填“>”、“<”或“=”).
钩码个数 | 1 | 2 | 3 | 4 | 5 | 6 |
弹簧弹力F/N | 0.50 | 1.00 | 1.50 | 2.00 | 2.50 | 3.00 |
弹簧伸长x/cm | 1.20 | 2.40 | 3.60 | 4.76 | 6.10 | 7.10 |
(2)根据图象得出结论是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弹簧的弹力跟弹簧的伸长量成正比.
(3)由图象得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A=42 N/m(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4)如果将指针固定在A点的下方P处,再作出x随F变化的图象,得出弹簧的劲度系数k${\;}_{A}^{′}$=kA(选填“>”、“<”或“=”).
6.假设同一直导线在周围空间的某点产生的磁场与通过的电流成正比.某物理兴趣小组在研究电流的磁效应时,做了如下的操作:在静止的小磁针上方平行于小磁针放置一水平直导线,当导线中通有电流时小磁针发生偏转,当通过的电流为I时,小磁针偏转了30°,增大导线中的电流,当小磁针偏转60°时通过直导线的电流为( )
A. | 2I | B. | 3I | C. | $\sqrt{3}$I | D. | 无法确定 |
13.如图所示,有一正三角形铝框abc处在水平向外的非匀强磁场中,场中各点的磁感应强度By=$\frac{{B}_{0}}{y+c}$,y为该点到地面的距离,c为常数,B0为一定值.铝框平面与磁场垂直,底边bc水平(空气阻力不计),将铝框由静止释放,在铝框下落到地面前的过程中( )
A. | 铝框回路中的磁通量变大,有顺时针方向的感应电流产生 | |
B. | 回路中的感应电流沿顺时针方向,底边bc两端间的电势差为0 | |
C. | 铝框下落的加速度大小一定小于重力加速度g | |
D. | 底边bc受到的安培力向上,折线bac受到的安培力向下,铝框下落时的加速度大小可能等于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