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8.放在水平桌面上的苹果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苹果对桌面的压力就是苹果受到的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 | |
B. | 由于苹果发生微小的形变,苹果对桌面产生垂直于桌面向下的弹力 | |
C. | 由于桌面发生微小的形变,苹果对桌面产生垂直于桌面向下的弹力 | |
D. | 苹果保持静止是由于苹果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苹果的支持力二力平衡 |
分析 弹力产生的条件是接触且有弹性形变;弹力的方向与施力物体形变方向相反,并依据平衡力,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即可求解.
解答 解:A、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引起的,压力与重力是两个不同的力,不过,此时它们的大小相等,故A错误;
B、C、由于苹果发生微小的形变,要恢复原状,故会对阻碍其恢复原状的物体(桌面)施加弹力,方向垂直与桌面向下,而桌面发生微小的形变,从而对苹果有向上的支持力,故B正确,C错误;
D、苹果保持静止是由于苹果的重力与桌面对苹果的支持力二力平衡,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关键明确弹力的产生条件以及弹力的方向与施力物体的形变方向相同,注意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别.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9.如图所示,F1、F2为有一定夹角的两个力,L为过O点的一条直线,当L取( )方向时,F1、F2在L上分力之和为最大(设F1>F2).
A. | F1 | B. | F2 | ||
C. | F1、F2的合力方向 | D. | 以上答案都不正确 |
6.在“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实验中,所用测量仪器均已校准.待测金属丝接入电路部分的长度约为50cm.
(1)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其中某一次测量结果如图1所示,其读数应为0.398mm(该值接近多次测量的平均值).
(2)用伏安法测金属丝的电阻Rx.实验所用器材为:电池组(电动势3V,内阻约1Ω)、电流表(内阻约0.1Ω)、电压表(内阻约3kΩ)、滑动变阻器R(0~20Ω,额定电流2A)、开关、导线若干.某小组同学利用以上器材正确连接好电路,进行实验测量,记录数据如下:
由以上实验数据可知,他们测量Rx是采用图2中的甲图(选填“甲”或“乙”).
(3)图3是测量Rx的实验器材实物图,图中已连接了部分导线,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置于变阻器的一端.请根据(2)所选的电路图,补充完成下图中实物间的连线.
(4)这个小组的同学在坐标纸上建立U、I坐标系,如图4所示,图中已标出了与测量数据对应的4个坐标点.请在图中标出第3、5、7次测量数据的坐标点,并描绘出UI图线.由图线得到金属丝的阻值Rx=4.4Ω(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5)根据以上数据可以估算出金属丝电阻率约为C(填选项前的符号).
A.1×10-2Ω•m B.1×10-3Ω•m
C.1×10-6Ω•m D.1×10-8Ω•m.
(1)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其中某一次测量结果如图1所示,其读数应为0.398mm(该值接近多次测量的平均值).
(2)用伏安法测金属丝的电阻Rx.实验所用器材为:电池组(电动势3V,内阻约1Ω)、电流表(内阻约0.1Ω)、电压表(内阻约3kΩ)、滑动变阻器R(0~20Ω,额定电流2A)、开关、导线若干.某小组同学利用以上器材正确连接好电路,进行实验测量,记录数据如下:
次数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U/V | 0 | 0.1 | 0.3 | 0.7 | 1 | 1.5 | 1.7 | 2.3 |
I/A | 0 | 0.02 | 0.06 | 0.16 | 0.22 | 0.34 | 0.46 | 0.52 |
(3)图3是测量Rx的实验器材实物图,图中已连接了部分导线,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置于变阻器的一端.请根据(2)所选的电路图,补充完成下图中实物间的连线.
(4)这个小组的同学在坐标纸上建立U、I坐标系,如图4所示,图中已标出了与测量数据对应的4个坐标点.请在图中标出第3、5、7次测量数据的坐标点,并描绘出UI图线.由图线得到金属丝的阻值Rx=4.4Ω(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5)根据以上数据可以估算出金属丝电阻率约为C(填选项前的符号).
A.1×10-2Ω•m B.1×10-3Ω•m
C.1×10-6Ω•m D.1×10-8Ω•m.
7.一群蚂蚁都从半径为R的半球形碗底沿碗面向不同方向缓慢向上爬,假定蚂蚁与碗之间动摩擦因数均为μ,设蚂蚁爬到的最高点与球心的连线和竖直方向夹角为α,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质量小的蚂蚁比质量大的蚂蚁爬的高度大 | |
B. | 蚂蚁沿碗跑到的最大高度与路径有关,沿曲线爬的更高 | |
C. | 蚂蚁沿碗爬到的最大高度相同,且满足tanα=μ | |
D. | 蚂蚁沿碗爬到的最大高度为R(1-$\frac{1}{\sqrt{1+{μ}^{2}}}$) |
8.一个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初速度为0.5m/s,在第9s内的位移比第5s内的位移多4m,则该质点的加速度、9s末的速度和质点在9s内通过的位移分别是( )
A. | a=1 m/s2 v=9 m/s s=40.5 m | |
B. | a=1 m/s2 v=9 m/s s=45 m | |
C. | a=1 m/s2 v=9.5 m/s s=45 m | |
D. | a=0.8 m/s2 v=7.7 m/s s=36.9 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