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3.“研究共点力的合成”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示.(1)图乙中的F与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F′.
(2)(单选题)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B
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3)(多选题)实验中可减小误差的措施有ACD
A.两个分力F1、F2的大小要尽量大些
B.两个分力F1、F2间夹角应越大越好
C.拉橡皮筋时,弹簧秤、橡皮条、细绳应贴近木板且与木板平面平行
D.AO间距离要适当,将橡皮筋拉至结点O时,拉力要适当大些.
分析 明确实验原理,了解实验误差的存在,知道该实验中“理论值”和“实验值”的区别.
实验要操作方便、数据准确,尽量减小读数的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
解答 解:(1)F是通过作图的方法得到合力的理论值,而F′是通过一个弹簧称沿AO方向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到O点,使得一个弹簧称的拉力与两个弹簧称的拉力效果相同,测量出的合力.故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F′,由于误差的存在F和F′方向并不在重合;
(2)合力与分力是等效替代的关系,所以本实验采用的等效替代法.
故选:B
(3)A、实验是通过作图得出结果,故为了减小误差应让拉力尽量大些,故A正确;
B、而夹角太大将会导至合力过小,故夹角不能太大,故B错误;
C、为了防止出现分力的情况,应让各力尽量贴近木板,且与木板平行,故C正确;
D、为了准确记下拉力的方向,故采用两点描线时两点应尽量距离大一些,故细绳应长些,故D正确;
故选:ACD.
故答案为:(1)F′,(2)B,(3)A C D
点评 本实验采用的是“等效替代”的方法,即一个合力与几个分力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可以互相替代,明确“理论值”和“实验值”的区别.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8.回旋加速器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置于高真空中的D形金属盒半径为R,两盒间的狭缝很小、接交流电压为U,带电粒子穿过的时间可以忽略不计.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与盒面垂直.现加速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粒子,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使粒子加速的是磁场而不是电场 | |
B. | 交变电场的周期为T=$\frac{πm}{Bq}$ | |
C. | 粒子第n次和第n+1次半径之比总是$\sqrt{n}$:$\sqrt{n+1}$ | |
D. | 可以增大高频电源的电压来改变粒子获得的最大速度 |
19.如图,将物体Q缓慢向右移动一点,P、Q始终平衡,物体Q所受的力中,增大的是( )
A. | 绳子所给的拉力 | B. | 地面所给的支持力 | ||
C. | 地面所给的摩擦力 | D. | 以上各力均不增大 |
3.如图所示,接地的金属板右侧有固定的点电荷+Q,a、b是金属板右侧表面的两点,其中a到+Q的距离较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由于静电感应,金属板右侧表面带负电,左侧表面带正电 | |
B. | 由于静电感应,金属板右侧表面带负电,左侧表面不带电 | |
C. | 整个导体,包括表面上的a、b两点,是一个等势体,且电势等于零 | |
D. | a、b两点的电场强度不为零,且a、b两点电场强度方向相同,但a点的电场强度比b点的电场强度要强(大)一些 |
12.在《用伏安法测量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中使用到的仪器和器材有:电池组、滑动变阻器、伏特表、安培表、电键和导线等. 实验得到下面的一组数据
(1)请在图1虚线框中,画出测量所用的电路图.
(2)请根据数据在图2方格纸中做出U-I图象,并由图象求出电池组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由图线可求得电池电动势为1.45V,内阻等于0.69Ω.
次数 | 1 | 2 | 3 | 4 | 5 | 6 | 7 |
U(V) | 1.37 | 1.32 | 1.24 | 1.20 | 1.18 | 1.10 | 1.05 |
I(A) | 0.12 | 0.20 | 0.31 | 0.38 | 0.32 | 0.50 | 0.57 |
(1)请在图1虚线框中,画出测量所用的电路图.
(2)请根据数据在图2方格纸中做出U-I图象,并由图象求出电池组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由图线可求得电池电动势为1.45V,内阻等于0.69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