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7.如图所示,EF为水平地面,O点左侧是粗糙的、右侧是光滑的.一轻质弹簧右端与墙壁固定,左端与静止在O点质量为m的小物块A连结,弹簧处于原长状态.质量为m的物块B在大小为F的水平恒力作用下由C处从静止开始向右运动,已知物块B与地面EO段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frac{F}{4}$,物块B运动到O点与物块A相碰并一起向右运动(设碰撞时间极短),A、B虽接触而不粘连,当运动到D点时撤去外力F.已知CO 长度为4S,OD 长度为S,整个过程中弹簧都在其弹性限度内.求撤去外力后:

(1)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
(2)物块B最终离O点的距离.

分析 (1)根据动能定理求出B与A碰撞前的速度,结合动量守恒定律求出碰后的速度,结合能量守恒求出弹性势能的最大值.
(2)根据机械能守恒求出物块B离开弹簧时的速度,结合动能定理求出物块B最终离O点的距离.

解答 解:(1)B与A碰撞前速度由动能定理得:$W=(F-\frac{1}{4}F)•4s=\frac{1}{2}m{{v}_{0}}^{2}$,
得:${v}_{0}=\sqrt{2•\frac{(F-\frac{1}{4}F)}{m}•4s}=\sqrt{\frac{6Fs}{m}}$.
B与A碰撞,由动量守恒定律有:mv0=2mv1
解得:${v}_{1}=\frac{1}{2}\sqrt{\frac{6Fs}{m}}$.
碰后到物块A、B运动至速度减为零,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为:
${E}_{pm}=Fs+\frac{1}{2}×2m{{v}_{1}}^{2}$=$\frac{5}{2}Fs$.
(2)设撤去F后,A、B一起回到O点时的速度为v2,由机械能守恒得:
${E}_{pm}=\frac{1}{2}•2m{{v}_{2}}^{2}$,
解得:${v}_{2}=\sqrt{\frac{5Fs}{2m}}$.
返回至O点时,A、B开始分离,B在滑动摩擦力作用下向左作匀减速直线运动,设物块B最终离O点最大距离为x,由动能定理得:
$-\frac{1}{4}Fx=0-\frac{1}{2}m{{v}_{2}}^{2}$.
代入数据解得:x=5s.
答:(1)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为$\frac{5}{2}Fs$;
(2)物块B最终离O点的距离为5s.

点评 本题考查了动能定理和能量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的综合运用,综合性较强,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关键理清物体的运动过程,选择合适的规律进行求解.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8.某实验小组利用无线力传感器和光电门传感器探究“动能定理”.将无线力传感器和档光片固定在小车上,用不可伸长的细线通过一个定滑轮与重物G相连,无线力传感器记录小车受到拉力的大小.在水平轨道上A、B两点各固定一个光电门传感器,用于测量小车的速度v1和v2,如图所示.在小车上放置砝码来改变小车质量,用不同的重物G来改变拉力的大小.
(1)实验主要步骤如下:
次数M/kg|v22-v12|/m2s-2△E/JF/NW/J
10.5000.7600.1900.4000.200
20.5001.650.4130.8400.420
30.5002.40△E31.22W3
41.002.401.202.421.21
51.002.841.422.861.43
①测量小车和拉力传感器的总质量M1.正确连接所需电路.调节导轨两端的旋钮改变导轨的倾斜度,用以平衡小车的摩擦力.将小车放置在导轨上,轻推小车,使之运动.可以通过小车经过两光电门的时间是否相等判断小车正好做匀速运动.
②把细线的一端固定在力传感器上,另一端通过定滑轮与重物G相连;将小车停在点C,由静止开始释放小车,小车在细线拉动下运动,除了光电门传感器测量速度和力传感器测量拉力的数据以外,还应该记录的物理量为两光电门间的距离;
③改变小车的质量或重物的质量,重复②的操作.
(2)表格中M是M1与小车中砝码质量之和,△E为动能变化量,F是拉力传感器的拉力,W是F在A、B间所做的功.表中的△E3=0.600J,W3=0.610J(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