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0分)在探究物体运动加速度与外力关系的实验中:
⑴某些同学不能得到当小车的质量一定时加速度a与作用力F成正比的正确图线,而是得出下列图线,请分别说出得到图中A、B、C三种图线的原因:
得到A图的原因是: ;
得到B图的原因是: ;
得到C图的原因是: ;
⑵某同学在接通电源进行实验之前,将实验器材组装如图所示,请你指出该装置中的错误或不妥之处(只要指出两处错误或不妥之处)
。
⑶如下图为某同学实验中获得的一条纸带,A、B、C、D是纸带上四个计数点,每两个相邻计数点有四个点没有画出,从图中读出A、B两点间距s= cm,C点对应的速度是vC= m/s,加速度是a= m/s2(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⑴某些同学不能得到当小车的质量一定时加速度a与作用力F成正比的正确图线,而是得出下列图线,请分别说出得到图中A、B、C三种图线的原因:
得到A图的原因是: ;
得到B图的原因是: ;
得到C图的原因是: ;
⑵某同学在接通电源进行实验之前,将实验器材组装如图所示,请你指出该装置中的错误或不妥之处(只要指出两处错误或不妥之处)
。
⑶如下图为某同学实验中获得的一条纸带,A、B、C、D是纸带上四个计数点,每两个相邻计数点有四个点没有画出,从图中读出A、B两点间距s= cm,C点对应的速度是vC= m/s,加速度是a= m/s2(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⑴平衡摩擦力时木板抬起的角度偏大,平衡摩擦力时木板抬起的角度偏小,悬挂砂和砂桶的质量偏大,不满足mM;⑵电源应该是4~6V交流电,小车应该停靠在打点计时器附近,没有抬起木板右端用来平衡摩擦力等等;⑶0.70,0.10,0.20
试题分析:⑴图象A中出现纵截距,说明力F为0时,小车就已有加速度,其原因可能是在平衡摩擦力时木板抬起的角度偏大,即平衡摩擦力过多;图象B中出现横截距,说明有力F作用时,小车还未动(加速度为0),其原因可能是未平衡摩擦力,或在平衡摩擦力时木板抬起的角度偏小,即平衡摩擦力不足;图象C中出现一段弯曲,即,小车的加速度与力F(砂和砂桶的重力)不再成正比关系,事实上,由于细线不可伸长,小车、砂和砂桶应具有了相同大小的加速度,只有当砂和砂桶的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时,细线对小车的拉力才近似等于砂和砂桶的重力,因此其原因是悬挂砂和砂桶的质量偏大,不满足mM的条件;
⑵打点计时器应使用交流电源,而该同学则是使用了干电池这一直流电源;在开始实验时,小车要靠近打点计时器,这样可使能打点的纸带尽量长些,获得更多的实验数据;另外从图中还可以看出木板是水平状态,即其右端未抬高,以平衡摩擦力等等。
⑶根据图中刻度尺和纸带上点的位置可知s=0.70cm,需要注意的是,所用刻度尺为mm刻度尺,即其精度为1mm,而刻度尺的读数需要估读,因此在以cm为单位时,实验数据应保留两位小数,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点时刻速度等于平均速度可知,vC=×10-2m/s=0.10m/s,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相邻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相等,且等于a(Δt)2,采用逐差法有:a=×10-2m/s2=0.20m/s2。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