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6.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
(1)为了消除小车与水平木板之间摩擦力的影响应采取做法是C
A.将不带滑轮的木板一端适当垫高,使小车在钩码拉动下恰好做匀速运动
B.将不带滑轮的木板一端适当垫高,使小车在钩码拉动下恰好做匀加速运动
C.将不带滑轮的木板一端适当垫高,在不挂钩码的情况下使小车恰好做匀速运动
D.将不带滑轮的木板一端适当垫高,在不挂钩码的情况下使小车恰好做匀加速运动
(2)为了减小实验误差,钩码的质量应远小于(填“远大于”、“远小于”或“等于”)小车的质量.
(3)某同学在平衡摩擦力时把木板的一端垫得过高,所得的a-F图象为图2中的C;

(4)本实验所采用的科学方法是:C
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在
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分析 解决实验问题首先要掌握该实验原理,了解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数据处理以及注意事项,了解平衡摩擦力的方法;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小车实际的拉力大小,然后和mg进行比较,可以得出结论.

解答 解:(1)实验过程中可利用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来抵消摩擦力,具体操作为将不带滑轮的木板一端适当垫高,在不挂钩码的情况下使小车恰好做匀速运动,故C正确
(2)设小车的总质量为M,钩码的总质量为m,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mg=(M+m)a,F=Ma=$\frac{mg}{1+\frac{m}{M}}$,当m<<M时F≈mg,即小车的总质量远远于大钩码的总质量
(3)平衡摩擦力过度,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大于摩擦力,则在不挂钩码的情况下,小车就有了一定的加速度,故选C
(4)本实验需要控制质量不变,研究加速度与外力的关系,控制外力不变,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故方法为控制变量法,所以选C;
故答案为:(1)C;(2)远小于;(3)C;(4)C.

点评 实验问题需要结合物理规律去解决.实验中的第2题考查的是力学问题,把长木板的一端垫得过高,使得倾角偏大,会导致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增大,摩擦力减小等现象,这些我们都要从学过的力学知识中解决.纸带的处理是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两个推论去完成的.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如图,用“碰撞试验器”可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即研究两个小球在轨道水平部分碰撞前后的动量关系.
(1)试验中,直接测定小球碰撞前后的速度是不容易的.但是,可以通过仅测量C(填选项前的序号),间接地解决这个问题
A.小球开始释放高度h
B.小球抛出点距地面得高度H
C.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射程
(2)如图中O点是小球抛出点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实验时,先让入射球m1多次从轨道上S位置静止释放,找到其平均落地点的位置P,测量平抛射程OP,然后把被碰小球m2静止于轨道的水平部分,再将入射小球m1从斜轨上S位置静止释放,与小球m2相撞,并多次重复.
接下来要完成的必要步骤是ADE(填选项的符号)
A.用天平测量两个小球的质量m1、m2      B.测量小球m1开始释放高度h
C.测量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h       D.分别找到m1,m2相碰后平均落地点的位置M、N
E.测量平抛射程OM,ON
(3)若两球相碰前后的动量守恒,其表达式可表示为m1OP=m1OM+m2ON(用(2)中测量的量表示);
若碰撞是弹性碰撞.那么还应满足的表达式为m1OP2=m1OM2+m2ON2(用(2)中测量的量表示).
(4)经测定,m1=45.0g,m2=7.5g,小球落地点的平均位置到O点的距离如图所示.碰撞前,后m1的动量分别为p1与p′,则p1:p′=14;若碰撞结束时m2的动量为p2,则p′:p2=11:2.9
实验结果说明,碰撞前、后总动量的比值$\frac{{p}_{1}}{p′+{p}_{2}}$为1
(5)有同学认为在上述实验中仅更换两个小球的材质,其它条件不变可以使被撞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射程增大.请你用(4)中已知的数据,分析计算出被撞小球m2平抛运动射程ON的最大值为76.8c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