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世界睡眠日”定在每年的3月21日.2009年的世界睡眠日主题是“科学管理睡眠”,以提高公众对健康睡眠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科学认识.为此某网站2009年3月13日到3月20日持续一周的在线调查,共有200人参加调查,现将数据整理分组如题中表格所示.为了对数据进行分析,采用了计算机辅助计算.分析中一部分计算见算法流程图,则输出的S值为 ,S的统计意义是 .序号 (i) | 分组 睡眠时间 | 组中值 (mi) | 频数 (人数) | 频率 (fi) |
1 | [4,5) | 4.5 | 8 | 0.04 |
2 | [5,6) | 5.5 | 52 | 0.26 |
3 | [6,7) | 6.5 | 60 | 0.30 |
4 | [7,8) | 7.5 | 56 | 0.28 |
5 | [8,9) | 8.5 | 20 | 0.10 |
6 | [9,10] | 9.5 | 4 | 0.02 |

【答案】分析:首先要理解直到型结构图的含义,输入m1,f1的值后,由赋值语句可以知道流程图进入一个求和状态,即根据频率分布直方图求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解答:解:首先要理解直到型循环结构图的含义,输入m1,f1的值后,
由赋值语句:S=S+mi•fi可知,流程图进入一个求和状态.
令ai=mi•fi(i=1,2,…,6),数列{ai}的前i项和为Ti,
即:T6=4.5×0.04+5.5×0.26+6.5×0.30+7.5×0.28+8.5×0.10+9.5×0.02=6.70,则输出的S为6.70.
S的统计意义即是指参加调查者的平均睡眠时间,从统计量的角度来看,即是睡眠时间的期望值.
故答案为:6,70
点评:本题看出频率分布直方图和程序框图,本题解题的关键是会读程序框图,看出程序框图运行时所表示意义,本题是一个中档题目.
解答:解:首先要理解直到型循环结构图的含义,输入m1,f1的值后,
由赋值语句:S=S+mi•fi可知,流程图进入一个求和状态.
令ai=mi•fi(i=1,2,…,6),数列{ai}的前i项和为Ti,
即:T6=4.5×0.04+5.5×0.26+6.5×0.30+7.5×0.28+8.5×0.10+9.5×0.02=6.70,则输出的S为6.70.
S的统计意义即是指参加调查者的平均睡眠时间,从统计量的角度来看,即是睡眠时间的期望值.
故答案为:6,70
点评:本题看出频率分布直方图和程序框图,本题解题的关键是会读程序框图,看出程序框图运行时所表示意义,本题是一个中档题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世界睡眠日”定在每年的3月21日,2009年的世界睡眠日主题是“科学管理睡眠”.为提高公众对健康睡眠的科学认识和自我管理能力,某网站于3月13日起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在线调查,共有200人参与.现将数据整理分组如表所示.
(1)画出频率分布直方图;
(2)调查对象中睡眠时间少于8的频率是多少?
(3)为了对数据进行分析,采用了计算机辅助计算,算法流程如图所示.求输出的S的值,并说明S的统计意义.
序号i | 分组睡眠时间(小时) | 组中值(m1) | 频数(人数) | 频率(f1) |
1 | [4,5) | 4.5 | 8 | 0.04 |
2 | [5,6) | 5.5 | 52 | 0.26 |
3 | [6,7) | 6.5 | 60 | 0.30 |
4 | [7,8) | 7.5 | 56 | 0.28 |
5 | [8,9) | 8.5 | 20 | 0.10 |
6 | [9,10) | 9.5 | 4 | 0.02 |
“世界睡眠日”定在每年的3月21日.2009年的世界睡眠日主题是“科学管理睡眠”,以提高公众对健康睡眠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科学认识.为此某网站2009年3月13日到3月20日持续一周的在线调查,共有200人参加调查,现将数据整理分组如下面的表格所示, | |||||||||||||||||||||||||||||||||||
(2)睡眠时间小于8的频率是多少? (3)为了对数据进行分析,采用了计算机辅助计算.分析中一部分计算见算法流程图,求输出的S的值,并说明S的统计意义。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