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木瓜原产地在南美洲,17世纪传入中国,如今已成大众水果。木瓜的保健功能明显,以木瓜为原料开发的饮品也很多,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木瓜具有舒筋活络、和胃化湿等作用,经过处理后可以制作果酒和果醋。制作果酒与果醋的菌种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果醋发酵需要控制的主要环境条件是氧气充足、温度一般为________。
(2)经过处理的木瓜,在酒精发酵前需要加入适量的白糖,其目的是为酵母菌提供__________。倘若白糖浓度过高,则不利于酒精发酵,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制作木瓜醋需先制备果汁,为提高木瓜出汁率,常采用在木瓜浆中添加__________酶,该酶包括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实验中最常采用的固定化细胞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固定化酶则不宜用此方法,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前者有成形细胞核而后者没有 30~35℃ 碳源(和能源) 外界溶液浓度过高,影响酵母菌对水分和营养成分的吸收 果胶 果胶分解酶、果胶酯酶 包埋法 酶分子较小,容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
【解析】
1、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果酒制作的原理:
(1)在有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6H2O+6O2 酶 6CO2+12H2O+能量;
(2)在无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 酶 2CO2+2C2H5OH+能量。
2、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3、果胶酶:(1)作用:能够分解果胶,瓦解植物的细胞壁及胞间层,使榨取果汁变得更容易;果胶分解成可溶性的半乳糖醛酸,使得浑浊的果汁变得澄清。(2)组成:不是特指某一种酶,而是分解果胶的一类酶的总称,包括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和果胶酯酶等。
(1)利用酵母菌制备果酒,利用醋酸菌制备果醋,两者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前者有成形细胞核而后者没有。果醋发酵需要控制的主要环境条件是氧气充足、温度一般为30~35℃。
(2)经过处理的木瓜,在酒精发酵前需要加入适量的白糖。加入白糖主要是为酵母菌提供碳源和能源。白糖浓度过高,则不利于酒精发酵,原因是外界溶液浓度过高,影响酵母菌对水分即营养成分的吸收。
(3)为提高木瓜出汁率,常采用在木瓜浆中添加果胶酶。果胶酶并不特指一种酶,包括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和果胶酯酶等。
(4)本实验中最常采用的固定化细胞方法是包埋法,固定化酶则不宜用此方法,原因是酶分子较小,容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
【题目】营养缺陷型菌株就是在人工诱变或自发突变后,微生物细胞代谢调节机制中的某些酶被破坏,使代谢过程中的某些合成反应不能进行的菌株。这种菌株能积累正常菌株不能积累的某些代谢中间产物,为工业生产提供大量的原料产物。以下是实验人员利用影印法初检氨基酸缺陷型菌株的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过程①的接种方法为______,与基本培养基(只含碳源、无机盐、水)相比,待测培养皿中特有的成分有______。
(2)进行②过程培养时,应先将丝绒布转印至___________上(“基本培养基”或“完全培养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_____________培养基上获得相应的营养缺陷型菌株。釆用影印法培养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进一步完成对初检的营养缺陷型菌株的鉴定,实验人员进行了如下操作:
①用接种针挑取______(填“菌落A”或“菌落B”)接种于盛有完全培养液的离心管中,28℃振荡培养1~2天后,离心,取沉淀物用______水洗涤3次,并制成菌悬液。
②吸取1mL菌悬液加入无菌培养皿中,倾注15mL融化并冷却至4550℃的基本培养基,待其冷凝后用记号笔在皿底划分五个区域,标记为A、B、C、D、E。
③在划分的五个区域上放入少量分组的氨基酸粉末(如下表所示),经培养后,观察生长圈出现的区域,从而确定属于何种氨基酸缺陷型。
组别 | 所含氨基酸 | ||||
A | 组氨酸 | 苏氨酸 | 谷氨酸 | 天冬氨酸 | 亮氨酸 |
B | 精氨酸 | 苏氨酸 | 赖氨酸 | 甲硫氨酸 | 苯丙氨酸 |
C | 酪氨酸 | 谷氨酸 | 赖氨酸 | 色氨酸 | 丙氨酸 |
D | 甘氨酸 | 天冬氨酸 | 甲硫氨酸 | 色氨酸 | 丝氨酸 |
E | 半胱氨酸 | 亮氨酸 | 苯丙氨酸 | 丙氨酸 | 丝氨酸 |
在上述鉴定实验中,发现在培养基A、D区域出现生长圈,说明该营养缺陷型菌株属于______缺陷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