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薄荷可产生蚜虫报警信息素EβF,用于驱散蚜虫并吸引蚜虫的天敌。通过基因工程可制备含EβF合成酶基因的转基因抗蚜麦。请回答问题:

(1) 薄荷利用EβF驱散蚜虫并吸引蚜虫的天敌,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具有________,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功能。

(2) 若利用PCR技术获取EβF合成酶基因,在PCR反应体系中需加入________、模板序列、原料及两种________。如果提取到薄荷细胞中EβF合成酶的mRNA,则可用________方法获取目的基因。

(3) 研究者利用4种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各限制酶的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如下图所示。酶切后的产物连接时,目的基因上Sal Ⅰ切割产生的末端应与质粒上________切割产生的末端相连接。连接完成后,该连接点_______(/不能)被这两种限制酶中的某一种切割。

   

(4) 欲从个体水平上检测转基因抗蚜麦是否培育成功,在小麦叶片上接种蚜虫后,通过观察叶片上蚜虫的________________作为判定的依据。

(5) 下列属于转基因抗蚜麦推广种植后引发的安全性问题的是________

A. 小麦不再感染蚜虫 B. 目的基因向其他生物扩散

C. 减少杀虫剂对环境的破坏 D. 改变现有生态结构

【答案】 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耐高温的)DNA聚合酶(或Taq酶) 引物 反转录法 XhoⅠ 不能 停留时间 天敌数量 BD

【解析】试题本题主要考查基因工程。要求学生熟知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PCR技术,以及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问题。

(1)薄荷利用EβF驱散蚜虫并吸引蚜虫的天敌,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具有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功能。

(2)PCR技术需要的条件有模板、原料、Taq酶、两种引物。由mRNA得到目的基因的方法称为反转录法。

(3)目的基因上SalⅠ切割产生的末端为—G 与Xho I切割产生的黏性末端一致,

—CAGCT

因此目的基因上SalⅠ切割产生的末端应与质粒上XhoⅠ切割产生的末端相连接。连接完成后,该连接点为—GTCGAG—

—CAGCTC—

该连接点不能被SalⅠ和XhoⅠ识别,则不能被这两种限制酶中的某一种切割。

(4)欲从个体水平上检测转基因抗蚜麦是否培育成功,需要做个体生物学水平的鉴定。即在小麦叶片上接种蚜虫后,通过观察叶片上蚜虫的停留时间或天敌数量来判定。

(5)小麦不再感染蚜虫不属于安全性问题,属于转基因抗蚜麦应该具备的特点,A错误。转基因植物上的目的基因向其他生物扩散,导致基因污染,属于安全性问题,B正确;薄荷可产生蚜虫报警信息素EβF用于驱散蚜虫并吸引蚜虫的天敌,这样可以减少杀虫剂对环境的破坏,这是转基因植物的优点,C错误;转基因植物可能成为“入侵的外来物种”,进而改变现有生态结构,属于安全性问题,D正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