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蝎毒“染色剂”氯代毒素是由蝎子毒液中的一种蛋白质制成的,它可以选择性地绑定在癌细胞上,使癌症手术更加容易和有效。下列关于这种“染色剂”说法错误的是( )
A.患者不能用口服的方法摄入这种“染色剂”
B.蝎毒“染色剂”在储存时要特别留意温度等环境条件
C.蝎毒“染色剂”的化学成分中一定含有C、H、O、N、P、S等大量元素
D.氯代毒素能选择性地绑定在癌细胞上可能与癌细胞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有关
【答案】C
【解析】
蛋白质的元素组成为C、H、O、N少数含有S。高温、过酸、过碱都会使蛋白质变性而失去活性,低温会使其活性下降。蛋白质口服会被胃蛋白酶水解结构被破坏。细胞的识别与其细胞表面的糖蛋白有关。
A、蝎毒“染色剂”的本质是蛋白质,口服会被水解而失去作用,A正确;
B、蝎毒“染色剂”的本质是蛋白质,低温会使其活性下降,高温会使其失去活性,B正确;
C、蝎毒“染色剂”的本质是蛋白质,元素组成为C、H、O、N,少数含有S、P等元素,C错误;
D、氯代毒素能选择性地绑定在癌细胞上,与癌细胞表面的识别有关,细胞表面的识别物质主要是糖蛋白,D正确。
故选C。
【题目】风头麦鸡的羽毛色有蓝色、黑色和白点三种,腿上毛型有长毛、短毛和无毛三种,下面为相关遗传实验研究结果,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一:
组别 | P | F1 |
1 | 黑色×蓝色 | 黑色∶蓝色=1∶1 |
2 | 白点×蓝色 | 蓝色∶白点=1∶1 |
3 | 黑色×白点 | 全为蓝色 |
若这羽毛色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则
(1)蓝色风头麦鸡的基因型为___,蓝色的风头麦鸡鸡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有___种表现型。
(2)一只蓝色风头麦鸡,如不考虑交叉互换和基因突变,则该鸡的一个次级卵母细胞的毛色基因组成为____。
(3)若黑色为显性,第1组别的F1代中鸡随机自由交配,该组别F2代中黑色:蓝色:白色的比例为____。
实验二:
P | F1 | F2 |
长毛×长毛 | 短毛 | 短毛∶长毛∶无毛=9∶6∶1 |
若腿上毛型受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Y/y和R/r)控制,则
(4)F1的基因型是___ 。
(5)F2短毛风头麦鸡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___ 。
(6)亲本中两长毛风头麦鸡的基因型是否相同___ 填写是或否)。
(7)F2短毛风头麦鸡与无毛风头麦鸡杂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___ 。
【题目】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了威廉·凯林等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理解细胞感知和适应氧气变化机制中的贡献。据研究发现,随着肿瘤增长超过了其血管供应,它的内部会缺氧,缺氧能够诱导肿瘤细胞产生一种特异性的转录因子(即能激活特定基因表达的蛋白质—HIF-1),进而促进血管生成,科学家为了探究HIF-1的作用,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下表,分析并回答问题:
注射物 | 肿瘤质量(t) | ||
培养9天 | 培养21天 | ||
实验鼠 | HIF-1基因缺陷型胚胎干细胞 | 0.7 | 0.8 |
对照鼠 | 野生型胚胎干细胞 | 1.7 | 5.2 |
(1)由于肿瘤细胞具有____________特点,对营养物质和氧气的需求量较大。在实验过程中可以将HIF-1作为抗原,通过抗原—抗体杂交技术检测____________,保证实验鼠注入的胚胎干细胞HIF-1基因被成功敲除。
(2)上表结果表明HIF-1可以____________。
(3)为进一步研究HF-1作用机理,检测两组鼠血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CF)含量,结果如下表格。
VECF (pg/ml) | ||||
0天 | 4天 | 8天 | 72天 | |
A ______鼠 | 25 | 25 | 50 | 100 |
B ______鼠 | 75 | 125 | 125 | 250 |
注:VECF是促进血管生成的生长因子
表格中A____________(实验/对照)鼠:B____________(实验/对照)鼠,缺氧情况下,HIF-1可以通过____________,从而增加对肿瘤细胞的快速氧供应,进一步促进肿瘤的生长,随肿瘤质量增加,对氧气又有更高的要求,该调节方式称为____________。
(4)科学家还从发性肿瘤中分离出了血管生成抑制素和内皮抑制素,通过实验证明这两种激素都可以抑制血管生成,在肿瘤治疗过程中,当切除原发性肿瘤后往往会导致继发性肿瘤更迅速生长,根据上述资料,分析“继发性肿瘤更迅速生长”的原因可能是机体内血管生成抑制素和内皮抑制素含量____________,而VECF含量____________,进而促进癌组织生长。
【题目】在探索遗传奥秘的历程中,下列科学家做出了卓越贡献。与科学家实验采用的方法及技术不相匹配的是( )
选项 | 科学家 | 实验名称 | 实验方法及技术 |
A | 孟德尔 | 豌豆杂交实验 | 假说-演绎法 |
B | 格里菲斯 |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 体内注射法 |
C | 赫尔希和蔡斯 |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 同位素标记法 |
D | 沃森和克里克 | 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的实验 | 构建物理模型 |
A.AB.BC.C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