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根据如图所示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流程图,回答相关问题:

1)运用传统有性杂交(即用番茄、马铃薯杂交)在自然状态下不能得到杂种植株,原因是______

2)在利用杂种细胞培育杂种植株的过程中,依据的原理是______,其中过程②为诱导原生质体融合,融合完成的标志是______

3)已知番茄、马铃薯分别为四倍体、二倍体,则“番茄—马铃薯”属于______倍体植株。

4)已知柴油树种子含有的柴油是植物细胞的代谢产物,可用植物组织培养来实现柴油的工业化生产,若利用此技术,将柴油树细胞培养到______(填字母编号)阶段即可。

5)若培育抗除草剂玉米,将抗除草剂基因通过适当的途径导入玉米体细胞,然后进行组织培养,该过程相当于______(填数字编号),为促进其细胞分裂和生长,培养基中应有______两类激素。

【答案】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再生细胞壁 e ④⑤ 生长素、细胞分裂素

【解析】

分析题图:图示为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示意图,其中①表示用酶解法去壁获取原生质体的过程;②表示人工诱导原生质体融合;③表示再生出新细胞壁的过程;④表示脱分化过程;⑤表示再分化过程。

1)番茄和马铃薯属于两种植物,存在生殖隔离,不能通过有性杂交产生后代。

2)将杂种细胞培育成杂种植株需要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其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图中过程②称为原生质体融合,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植物体细胞融合完成的标志是再生出新的细胞壁。

3)由于番茄、马铃薯分别为四倍体、二倍体,因此植物体细胞杂交得到的番茄-马铃薯属于异源多倍体里面的异源六倍体。

4)柴油是植物细胞的代谢产物,将柴油树细胞培养进行到愈伤组织即可提取,愈伤组织为图中的e时期。

5)若培育抗虫棉,将抗虫基因通过适当的途径导入棉花受精卵,然后进行组织培养,包括脱分化和再分化两个阶段,即图中的④⑤,为促进其细胞分裂和生长,培养基中应有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两类激素。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二甲双胍(Met)是广泛应用于临床的降血糖药物,近年来发现它还可降低肿瘤发生的风险。

(1)细胞发生癌变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由于癌细胞表面___________,易在体内扩散和转移。

(2)为探究Met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用含不同浓度Met的培养液培养肝癌细胞,结果如图1,该结果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各组处于不同时期的细胞数量,结果如图2,由此推测Met可将肝癌细胞的增殖阻滞在________期。

(3)为进一步研究Met的作用机制,研究人员用含1mmol/L Met的培养液培养肝癌细胞12h后,结果发现呼吸链复合物Ⅰ的活性下降。

① 呼吸链复合物Ⅰ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参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反应。由实验结果推测Met通过减少_________供应,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

② 另一方面, Met会使AMPK磷酸化而被激活,激活的AMPK(P-AMPK)可通过图3所示的信号转导途径抑制分裂相关蛋白的合

成,从而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测定各组肝癌细胞中相关物质的含量,电泳结果如图4。由于细胞中β-Actin蛋白的表达量________________,在实验中可作为标准对照,以排除细胞取样量、检测方法等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结合图3、4,请在图中a______、b_______处填写“促进”或“抑制”,以解释P-AMPK抑制肝癌细胞增殖的机制。

【题目】对下列生物学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与讨论:

1)某研究小组进行“探究DNA的复制过程”的活动,结果如图所示。其中培养大肠杆菌的唯一氮源是14NH4Cl15NH4Clabc表示离心管编号,条带表示大肠杆菌DNA离心后在离心管中的分布位置。

1)本活动运用了__________技术。c管的结果表明该管中的大肠杆菌的DNA_____(填“15N15NDNA14N14NDNA”或“14N15NDNA14N14NDNA”或“14N15NDNA15N15NDNA”),实验结果说明DNA的复制方式是_____

2)在研究人红细胞在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体积和数量变化的实验中,观测到在0.4%NaCl溶液中红细胞的体积变大,数量减少,其原因是_____。基于上述实验现象,怎样才能用红细胞分离得到纯度较高的细胞膜?_____

3)在细胞分裂间期,线粒体的数目增多,其增多的方式有3种假设:Ⅰ.细胞利用磷脂、蛋白质等重新合成;Ⅱ.细胞利用其他生物膜装配形成;Ⅲ.线粒体分裂增殖形成。有人通过放射性标记实验,对上述假设进行了探究,方法如下:首先将一种链孢霉营养缺陷型突变株(自身不能合成胆碱)在加有3H标记的胆碱(磷脂的前体)培养基中培养,然后转入另一种培养基中继续培养,定期取样,检测细胞中线粒体的放射性。结果如下:

标记后细胞增殖的代数

1

2

3

4

测得的相对放射性

2.0

1.0

0.5

0.25

实验中采用链孢霉营养缺陷型突变株的目的是_____

实验中所用的“另一种培养基”在配制成分上的要求是_____

通过上述实验,初步判断3种假设中成立的是_____(在Ⅰ、Ⅱ、Ⅲ中选择)。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