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探究不同植物与环境相适应的关系,其中图1是三种不同类型植物的CO2同化方式示意图,图2表示生活在不同地区的ABC三类植物在晴朗夏季的光合作用日变化曲线,请据图分析并回答:

1)将水稻的绿色叶片进行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需要加入__________,以防止叶绿素被破坏,该色素在滤纸条上形成的色素带从上往下是第______条。以光合色素的__________为纵坐标,以波长为横坐标,所得曲线就是光合色素的吸收光谱。

2)美国科学家卡尔文用_________法探明了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碳的途径。二氧化碳还原成糖的一系列反应称为_____________

3)已知 玉米叶肉细胞叶绿体中固定CO2的酶对CO2的亲和力远高于水稻。据图l分析,图2中水稻、玉米和景天科植物依次对应的曲线是:__________

4)图2中,在10点到16点期间,A组植物的光合速率__________(填“>”、“=”,或“<”)呼吸速率。在10点到12点期间,B组植物光反应的产物是_______,其生成速率_______(填“上升”、“不变”或“下降”)。

【答案】碳酸钙(CaCO3 三、四 吸光率(光的吸收率) 同位素标记法/同位素示踪法 卡尔文循环/碳反应 BCA ATPNADPHO2 下降

【解析】

1中:水稻直接从外界吸收二氧化碳用于暗反应;玉米的叶肉细胞可以把二氧化碳固定成C4,并将二氧化碳提供给维管束鞘细胞进行暗反应;景天科植物晚上固定二氧化碳储存在液泡中,白天液泡提供二氧化碳给叶绿体用于暗反应。

2中:A植物晚上也可以吸收二氧化碳;B植物和C植物均在白天才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且B植物中午存在午休现象。

1)碳酸钙可以保护叶绿素,防止叶绿素被破坏,叶绿素包括叶绿素ab,依次位于滤纸条上从上往下是第三四条条带。以光合色素的光吸收率为纵坐标,以波长为横坐标,所得曲线就是光合色素的吸收光谱,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2)美国科学家卡尔文用同位素14C表示CO2,探究了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碳的途径。二氧化碳还原成糖的一系列反应即为卡尔文循环。

3)图2A植物晚上也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故为景天科植物;中午时C植物的二氧化碳吸收量大于B,根据玉米叶肉细胞叶绿体中固定CO2的酶对CO2的亲和力远高于水稻可知,C可能为玉米,B可能为水稻。

4A植物白天不从外界吸收二氧化碳,而是利用晚上储存在液泡中的二氧化碳和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图2中,在10点到16点期间,此时光照强度较高,A组植物的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在10点到12点期间,B组植物光反应的产物有ATPNADPHO2,由于此时气孔关闭,二氧化碳吸收量下降,暗反应减慢,光反应也随之减慢,故光反应产物的生成速率会下降。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 1 为某莲藕池塘中存在的食物网示意图,图 2 为某一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图。请据图回答:

1)图 1 中蜘蛛和瓢虫之间的关系为_____。生态系统的成分除了图 1 食物网中成分外还包括_________

2)若第二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为 M,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 R,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为 N,则图 1 中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可表示为_________

3)若图 2 种群为东亚飞蝗,应控制其种群数量为_____________(K1/K2/0),以有利于维持该地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干旱能抑制一种丝状菌(该菌造成蝗虫患病)的生长,若 a 点变化为干旱,则 a 点后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可能为_________________(用图 2 中标号甲、乙、丙表示)。若图 2 种群为长江流域的扬子鳄(处于最高营养级生物之一),当种群数量在a 点后的变化为曲线乙。当种群数量为 K2 时,对扬子鳄种群的保护措施有_____

4)假如蜘蛛的食物 3/4 来自瓢虫,且该系统能量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 10%,从消费者到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20%,如果一定时期内,蜘蛛种群增加的重量为 40g 那么共消耗植物_______g。

5)绿色城市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实现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利用培养的微生物来分解垃圾,从资源与环境的角度来看,微生物分解途径优于垃圾焚烧途径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