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研究人员发现某野生稻品种甲7号染色体上具有抗病基因H12号染色体上具有耐缺氮基因T,而华南籼稻优良品种乙染色体相应位置均为隐性基因。将甲、乙杂交,F1自交,用PCR方法检测F2群体中不同植株的基因型,发现不同基因型个体数如下表。

HH

Hh

hh

TT

Tt

tt

12

71

60

54

97

49

1)耐缺氮性状的遗传遵循________定律,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

2F2群体中HHHhhh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比总是165________(选填“符合”或“不符合”)典型的孟德尔遗传比例。研究人员推测“F1产生的雌配子育性正常,而带有H基因的花粉成活率很低。”请设计杂交实验检验上述推测,并写出支持上述推测的子代性状及数量比。

________

3)进一步研究发现品种乙7号染色体上有两个紧密连锁在一起的基因P1P2(如图),P1编码抑制花粉发育的毒性蛋白,P2编码能解除该毒性蛋白作用的保护性蛋白。品种甲7号染色体上无基因P1P2

①据此可知,F1带有H基因花粉成活率低的原因是P1________分裂时期表达,而P2_________细胞中表达。

P1P2被称为自私基因,其“自私性”的意义是使_________更多地传递给子代,“自私”地维持了物种自身的稳定性。

4)科研人员利用杂交育种技术改良乙水稻,获得了HHTT型乙水稻新品种。最终选出的植株中,部分个体含P1P2基因,部分不含,应保存其中哪一类?请分析说明理由。_________

【答案】基因分离 F2TTTttt的比例为121F2中耐缺氮植株比例为3/4 不符合 F1为母本,品种乙为父本,子代中抗病个体与不抗病个体比例是11

F1为父本,品种乙为母本,子代中抗病个体与不抗病个体比例为15 减数第一次(有丝) 精细胞(花粉) 亲本的遗传信息(亲本的遗传物质、亲本的DNA P1P2基因能够保持品系的优良性状、无P1P2基因有利于进一步杂交进行性状改良

【解析】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逐对分析法: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其次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计算出每一对相对性状所求的比例,最后再相乘。

1)根据甲、乙杂交,F1自交后代F2中,TTTttt的比例为121,可推出控制缺氮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2HHHhhh=165不符合典型的孟德尔遗传比例。为了验证“F1产生的雌配子育性正常,而带有H基因的花粉成活率很低的推测,可通过正交反交实验判断,具体为F1为母本,品种乙为父本的杂交实验,预测结果子代中抗病个体与不抗病个体比例是11;以F1为父本,品种乙为母本,预测结果子代中抗病个体与不抗病个体比例为15,二者正反交结果不同,则可验证。

3)①P1能够编码抑制花粉发育的毒性蛋白,P2编码能解除该毒性蛋白作用的保护性蛋白,花粉属于减数分裂产生的精子,产生的F1依然能自由交配,但带有H基因的花粉成活率很低,可知P1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表达,P2在精细胞中表达。

②通过维持物种自身的稳定性可知自私性的意义是使亲本的遗传信息更多地传递给子代。

4)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有P1P2基因能够保持品系的优良性状、无P1P2基因有利于进一步杂交进行性状改良,因此应保存含P1P2基因的种类。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回答下列(一)、(二)小题:

(一)下面是关于果酒果醋的生产工艺流程,请回答:

选料冲洗消毒粉碎灭菌接种发酵静置沉淀果酒果醋

1)流程中?处的内容为__________。制作果酒时,为提高果酒品质,更好地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可以直接在果汁中加入人工培养的__________

2)为了防止发酵液被污染,以下采取的措施不恰当的是__________A.榨汁机要清洗干净并晾干 B.发酵瓶用70%乙醇消毒 C.发酵瓶中果浆尽可能装满 D.发酵过程中封闭充气口并适时排气)。若发现果汁中混有醋杆菌,在酒精发酵旺盛时,判断醋杆菌能否将果汁中的乙醇发酵为醋酸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醇在酸性条件下,可被重铬酸钾氧化产生绿色的三价铬,故可采用__________法对枸杞果酒中的乙醇含量进行定量。样品处理过程中,用活性炭经__________处理可排除果酒原有颜色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4)在果醋的生产工艺中,将适量的____________________等混合,再添加一定的谷壳糠等制成松散的发酵料,以利于醋酸发酵。

(二)甲、乙是染色体数目相同的两种二倍体药用植物,甲含有效成分A,乙含有效成分B。某研究小组拟培育同时含有AB的新型药用植物。请回答:

1)为了培育该新型药用植物,可取甲和乙的叶片,先用____________________酶去除细胞壁,经__________,获得__________。经过诱导融合得到杂种细胞,再经过植物组织培养得到杂种植株,该过程称为__________技术,克服了__________的障碍。

2)这种杂种植株可通过制作人工种子的方法来大量繁殖。下列材料用人工薄膜包装后不能得到人工种子的是__________。(A.胚状体 B.顶芽 C.试管苗 D.腋芽)

3)动物细胞也可以进行相同基因型和不同基因型细胞之间的融合。由于细胞杂交中__________,据此可进行基因定位。

【题目】神经细胞间兴奋的传递依赖突触。无脊椎动物枪乌贼的星状神经节具有巨大的化学突触结构(巨突触),可用微电极来记录突触前动作电位和突触后电位变化(如图1)。以下是关于递质释放机制的相关研究。

1)在图1中的突触结构中,突触前神经元兴奋后,由突触前膜释放的________作用于突触后膜的________,导致突触后神经元兴奋。

2)河豚毒素(TTX)是一种钠离子通道阻断剂。用TTX处理突触前神经纤维,然后每隔5min施加一次刺激,分别测量突触前和突触后神经元的电位变化,结果如图2。推测TTX导致突触前和突触后神经元电位发生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

3)在上述实验过程中,研究者检测到,在使用TTX后突触前膜处的Ca2+内流逐渐减弱,由此推测“突触前动作电位通过提高突触小体内Ca2+浓度来促进神经递质的释放”。研究者利用图1所示标本进行如下实验,获得了支持上述推测的实验结果。

实验材料:BAPTA(是一种Ca2+螯合剂,能够快速与钙离子发生结合,从而阻断钙离子与相应分子的结合) “笼锁钙”(是一种缓冲液,暴露在强紫外线下会释放钙离子。强紫外线不影响正常神经纤维兴奋)

实验过程及结果:

第一组:对突触前神经纤维施加适宜电刺激。实验结果:先检测到突触前动作电位的发生,之后检测到突触后电位的变化。

第二组:先向突触小体注射足量BAPTA,接着在突触前神经纤维施加适宜电刺激。实验结果:_________

第三组:________(写出实验过程及结果)。

4)结合上述研究,完善正常条件下的递质释放流程图。________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