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下图1为膝跳反射模式图,图2为突触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若S代表小腿上的感受器,M代表神经支配的小腿肌肉,则P称为___________,能代表反射弧的结构为(用图1中字母、罗马数字和箭头表示)______________;膝跳反射实验时,需要在受试者没有注意的情况下敲击膝盖韧带部位效果更好,原因是人的大脑会控制脊髓反射,这属于中枢神经的__________调节。

2)图1中刺激①点,则①点的膜电位变化为________,该变化发生的主要原因与 ___________有关。

3)图2中组成突触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填序号),此处信号转化过程为_______,且兴奋传递方向是 _________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2③部位的液体名称是_________的名称是____________中的化学物质释放到部位的方式为______________

【答案】神经中枢 S→①→P→②→M 分级 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 Na+内流 ③④⑤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单向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组织液 突触小泡 胞吐

【解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1是膝跳反射的反射弧结构模式图,其中S是感受器,M是效应器,P为神经中枢,①是传入神经,②是传出神经,③是突触。

2是突触结构模式图,其中①是线粒体,②是突触小泡、③是突触前膜、④是突触间隙、⑤是突触后膜、⑥是突触后神经元的一部分。

1)根据前面对图1的分析可知,S代表小腿上的感受器,M代表神经支配的小腿肌肉,则P称为神经中枢,它们参与组成的反射弧可表示为S→①→P→②→M。当大脑皮层对低级神经中枢的调节有控制作用,体现了中枢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2)图1中①点未受刺激时为静息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刺激①点,则①点的膜电位为动作电位,电位变化为内正外负,该变化发生的主要原因与钠离子内流有关。

3)组成突触的结构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即图2中③④⑤;在突触处信号转化过程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且兴奋传递方向是只能是单向的,因为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

4)根据前面对图2的分析可知,部位为突触间隙,其间的液体是组织液;是突触小泡,其内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部位的方式是胞吐。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研究者对分布在喜马拉雅山东侧不同海拔高度的358种鸣禽进行了研究,绘制了该地区鸣禽物种的演化图表(部分)及其在不同海拔分布情况的示意图如下(图中数字编号和字母代表不同鸣禽物种的种群)。

1)该地区出现了358种鸣禽,体现了_____________多样性,且从图中可知其中②③④⑤四个物种中,亲缘关系最近的两种很可能是__________两个物种(填图中数字)。

2)研究表明,种群分布区域的扩大是喜马拉雅鸟类新物种形成的关键步骤之一,就⑥、⑦形成过程而言,种群X分布区域扩大促进⑥⑦原种群之间形成 __________隔离,与此同时⑥⑦原种群出现不同的___________________为进化提供原材料;此外,种群分布区域扩大更容易形成不同的地理环境,_____________________对不同种群基因频率改变所起的决定作用就有差别;久而久之,不同种群的___________________就会形成明显的差异,并逐步积累形成__________隔离,该隔离一旦形成,原来属于一个物种X,就成了不同的物种。

3)高海拔生活的鸣禽大多耐低氧能力特别强,这也是长期进化的结果。据调查,高海拔区域本来无鸣禽种群,由于区域扩大导致原始种群迁入高海拔区域,迁入初期耐低氧个体(基因型为aa)比例较少,下图中能比较准确地表示Aa基因在长期的选择过程中比例变化情况的是________

4)在进化过程中,不同种鸣禽与其他物种之间,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 ________,是生态系统多样性形成的主要原因。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