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生物工程的研究成果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目前科学家利用植物的茎尖和叶片、茎段等,在无菌条件下,培养在玻璃器皿中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使之发育成完整的植株。下图是运用该技术培养兰花植株的示意图。下列关于这种生物工程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用此方法克隆植物要尽量选择优良、细胞全能性表达不充分的材料
B. 这种技术叫做植物组织培养,可以克隆生物体
C. ④过程的单细胞细胞质丰富,液泡小而细胞核大
D. 这种技术可与基因工程、航天工程结合培育高产、优质的作物品种
【答案】A
【解析】
图示过程中,将兰花的茎尖细胞经③脱分化获得愈伤组织,经④再分化获得胚状体,进而获得完整植株,该过程属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A、克隆植物要尽量选择优良、细胞全能性表达充分的材料,A错误;
B、植物组织培养获得的新个体可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通过该技术可以克隆植物体,B正确;
C、④过程的单细胞具备胚性细胞的特征,细胞质丰富,液泡小而细胞核大,C正确;
D、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与基因工程、航天工程结合培育高产、优质的作物品种,D正确。
故选A。
【题目】下图表示细胞融合技术的一些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并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抗生素 | 浓度 (μg/ml) | 抗性 | |
I菌 | JD菌 | ||
庆大霉素 | 3 | - | - |
利福平 | 3 | - | + |
卡那霉素 | 3 | + | - |
红霉素 | 3 | - | + |
(注“十”代表有抗性,“-”代表无抗性)
材料一:近年来,细胞工程已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已经成为生物学领域中一颗耀眼的明星。该工程可
在细胞水平或细胞器水平上,按照人们的意愿获得新型生物或特种细胞产品。
材料二:微生物采油的关键技术是获得性能优异的菌种,应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将两种微生物进行
融合,构建耐中高温采油微生物引起了科学家的广泛关注。宋绍富等人选用细菌I和细菌JD先后
进行了各自抗生素抗性以及融合实验的相关研究。研究发现,I菌与JD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抗性是
不同的,测量结果见上表。
(1)上图中,若A细胞和B细胞均为植物细胞,细胞融合完成的标志是________ ;形成的D细胞还要应用_______________技术将其培养成植株。
(2)上图中,若A细胞和B细胞均为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融合相比,从A细胞和B细胞到C细胞的过程中,____________________是诱导动物细胞融合特有的诱导因素,该过程说明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_。
(3)利用I菌和JD菌进行细胞融合时,首先应使用____________________法去除菌体的细胞壁,将获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保存在等渗溶液中待用。
(4)在对I菌和JD菌融合后的融合子进行筛选时,比较理想的是在培养基中添加3μg/ml红霉素(或3μg/ml利福平)与___________两种抗生素,此种培养基称为____________培养基。
【题目】大麦的穗部性状有穗型、芒状和稃状,其基因分别用D/d、R/r、H/h表示。二棱、长芒和有稃均为显性性状,六棱、短芒和裸粒为隐性性状。现用表现型为二棱短芒有稃和六棱长芒裸粒的两个纯合大麦品种杂交,F1全为二棱长芒有稃。F1自交产生的F2中表现型统计如下表,(假定减数分裂过程中无交叉互换发生)请回答:
F2表现型 | 二棱长芒有稃 | 二棱短芒有稃 | 六棱长芒裸粒 | 六棱短芒裸粒 |
数量 | 1791 | 598 | 605 | 200 |
(1)请根据上表,在答题卡相应图(如图)中染色体上标注出F1植株体细胞中/dR/rH/h三对基因的位置(图中仅显示三对同源染色体)。
__________
(2)为进一步验证这三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应将F1与F2中表现型为________的大麦杂交,统计后代表现型及其比例是否符合预期。若符合预期,则表中F2表现型为二棱长芒有稃的纯合大麦约为________株。
(3)若F2中出现一株表现型为二棱长芒裸粒的大麦,原因是F1植株在减数分裂过程中_________________。
(4)研究发现大麦性状中二棱长芒的植株产量较高,若用新发现的这株大麦尽快获得稳定遗传的二棱长芒裸粒品种,请将该育种流程补充完整。
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