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在研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将10mL酵母菌液放在适宜温度下培养,并于不同时间内等量均匀取样4次,分别测定样品中酵母菌的数量和pH,结果如下表:
(1)表中样品的取样先后次序为 .对酵母菌而言,10mL该培养液的环境负荷量为 个.
(2)若第5次均匀取样时,样品中的酵母菌数量为760个/mm3,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是 .
(3)本实验没有另设对照实验,原因是 .实验是否需要重复实验? ,试解释原因: .
(4)在吸取培养液制片前,要轻轻振荡几次试管,原因是 .若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当采取的措施是 .
样品 | 酵母菌数量(个/mm3) | pH |
① | 1210 | 4.8 |
② | 820 | 5.4 |
③ | 1210 | 3.7 |
④ | 1000 | 5.0 |
(2)若第5次均匀取样时,样品中的酵母菌数量为760个/mm3,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是
(3)本实验没有另设对照实验,原因是
(4)在吸取培养液制片前,要轻轻振荡几次试管,原因是
考点:探究培养液中酵母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专题:
分析:从图中数据分析可见,酵母菌液放在适宜温度下培养,呼吸作用产生CO2导致pH下降,故样品取样先后次序为样品2、样品4、样品1、样品3.达到稳定时期时,随着环境条件的相对恶化,酵母菌数量达到最大值,环境负荷量为1210个/立方毫米.
解答:
解:(1)将10mL酵母液放在适宜温度下培养,可根据培养液pH值的变化来确定取样顺序,因为酵母菌的代谢活动消耗营养物质,不断产生CO2等代谢产物使培养液的pH值的变化来确定取样顺序,因为酵母菌的代谢活动消耗营养物质、不断产生CO2等代谢产物使培养液pH值不断下降,因此正确的取样顺序为②→④→①→③.由于1立方毫米=1×10-3mL,而酵母菌的数量变化情况,由表中数据可知,pH由5.4降到4.8,再到3.7,其数量由820到1210到稳定,表明10mL该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总数K值为1.21×107个.
(2)继续培养,营养物质不断被消耗,导致部分酵母菌因缺营养而死亡,种群数量将不断下降,所以继续取样,酵母菌的种群数量有可能低于1210个/mm3.
(3)由于该实验在前后时间上已经形成自身对照,所以不需要另设对照实验.为了减少偶然性带来的实验误差,以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所以需要重复实验.
(4)在吸取培养液制片前,要轻轻振荡几次试管,从而使培养液中酵母菌均匀分布.若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当适当稀释酵母菌培养液.
故答案为:
(1)1.21×107
(2)培养液中的营养物质不断被消耗而减少,酵母菌因缺乏营养而死亡
(3)该实验在前后时间上已经形成自身对照 需要 减少偶然性带来的实验误差,以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4)使培养液中酵母菌均匀分布 适当稀释酵母菌培养液
(2)继续培养,营养物质不断被消耗,导致部分酵母菌因缺营养而死亡,种群数量将不断下降,所以继续取样,酵母菌的种群数量有可能低于1210个/mm3.
(3)由于该实验在前后时间上已经形成自身对照,所以不需要另设对照实验.为了减少偶然性带来的实验误差,以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所以需要重复实验.
(4)在吸取培养液制片前,要轻轻振荡几次试管,从而使培养液中酵母菌均匀分布.若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当适当稀释酵母菌培养液.
故答案为:
(1)1.21×107
(2)培养液中的营养物质不断被消耗而减少,酵母菌因缺乏营养而死亡
(3)该实验在前后时间上已经形成自身对照 需要 减少偶然性带来的实验误差,以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4)使培养液中酵母菌均匀分布 适当稀释酵母菌培养液
点评:本题考查种群数量增长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分析表格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中档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一个天然湖泊生态系统中,肉食性动物比草食性动物的数量少得多.这是由于( )
A、湖泊中氧气不足 |
B、湖泊中动物的密度太大 |
C、肉食性动物的天敌过多 |
D、能量在食物链中逐渐递减 |
下列关于可遗传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基因可突变为a1或a2基因,但a1或a2基因不可回复突变为A基因 |
B、有性生殖的生物,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间不可以发生基因重组 |
C、Ti质粒的T-DNA片段整合到土壤农杆菌的DNA上,属于基因重组 |
D、多倍体育种时利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或萌发的种子,属于染色体变异 |
下列关于无机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缺乏Mg2+ 会影响光合作用 |
B、人体内缺乏Fe2+会影响血红蛋白的合成 |
C、哺乳动物血液中Ca2+的含量过低会引发肌肉抽搐 |
D、细胞中的无机盐大多数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