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可以直观地描述、解释和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如图是种群数量增 长的“S”型曲线,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栖息环境,从而提高大熊猫种群的 K 值,是保护大熊猫的有效措施
B.K 值就是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 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C.该曲线与“J”型曲线相比,形成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存在 环境阻力,如有限的资源和空间等
D.对于家鼠的控制,应采取硬化地面、投放鼠药等措施,将其种群数量控制在 K 值以 下
【答案】D
【解析】
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形成“S”型增长曲线;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为K值。
A、加强栖息地的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提高大熊猫种群的K值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措施,A正确;
B、K值就是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B正确;
C、与“J”型曲线相比,形成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存在环境阻力,如有限的资源和空间等,C正确;
D、对于家鼠的控制,应采取硬化地面、投放鼠药等措施,降低环境容纳量,尽量减少其数量,而不是控制在K值以下,D错误。
故选D。
【题目】为了培育高效利用木糖发酵产乳酸的菌株,科研人员将能利用木糖产乳酸的菌种搭载于中国“实践八号”育种卫星,卫星返回后进行筛选,其主要流程如下图,其中乳酸能溶解培养基中的碳酸钙形成透明圈。请回答:
(1)与步骤②相比,步骤③的培养基成分还含有_______、______。两培养基均以木糖作为唯一碳源的目的是________。
(2)步骤③中,应在________附近倒平板,不采用涂布接种的原因是_________。平板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筛选有透明圈的菌落作为候选菌。
(3)科研人员从候选菌中初步筛选出产乳酸能力较强的四种菌株,再通过连续转接和液体发酵进行遗传稳定性检测,得到下表所示结果(单位:g·L-1),最终确定卫10为最优菌株,依据是________。
传代次数 | 菌株 | |||
卫10 | 卫32 | 卫56 | 卫69 | |
2 | 70.78 | 71.23 | 70.52 | 69.24 |
5 | 70.23 | 69.52 | 67.46 | 65.65 |
8 | 69.58 | 62.16 | 60.52 | 61.53 |
11 | 70.75 | 55.69 | 52.42 | 55.72 |
14 | 69.42 | 42.28 | 40.22 | 44.38 |
(4)若要进一步探究卫10发酵的最适木糖浓度,试写出实验思路: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