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白粉菌和条锈菌能分别导致小麦感白粉病和条锈病,引起减产,采用适宜播种方式可控制感病程度。下表是株高和株型相近的小麦A、B两品种在不同播种方式下的实验结果

实验编号

接种方式

植株密度(x106株/公顷)

白粉病感染程度

条锈病感染程度

单位面积产量

A品种

B品种

I

单播

4

0

+ + +

+

II

单播

2

0

+ +

+

III

混播

2

2

+

+

+ + +

IV

单播

0

4

+ + +

+

V

单播

0

2

+ +

+ +

注:“+”的数目表示感染程度或产量高低;“—”表示未感染。

据表回答:

(1) 抗白粉病的小麦品种是_____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设计两组实验,可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三组相比,第组产量最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麦抗条锈病性状由基因T/t控制,抗白粉病性状由基因R/r控制,两对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以A、B品种的植株为亲本,取其F2中的甲、乙、丙单植自交,收获籽粒并分别播种于不同处理的实验小区中,统计各区F3中的无病植株比例,结果如下表。

据表推测,甲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乙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双菌感染后丙的子代中无病植株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 小麦都未感染白粉病

(2)植株密度对B品种小麦感病程度及产量的影响

(3)混播后小麦感染程度下降

(4)Ttrr ttRr 18.75%(或3/16)

【解析】

(1)由表格信息知I、II都未感染白粉病由此知A品种具有抗白粉病的特性。

(2)IV与V的自变量是B品种的种植密度,应变量是白粉病、条锈病的感染程度和单位面积产量,由此可推知两组实验探究的B品种的植株密度对该品种的感病程度和产量的影响。

(3)由表中信息可知混播可降低B品种患白粉病的程度和A品种患条锈病的程度,即混播降低了小麦感病程度。

(4)由表格信息知:丙自交子代患条锈病:不患条锈病=75:25=3:1,患白粉病:不患白粉病=25:75=1:3,由此可知:患条锈病为显性性状(T),不患条锈病为隐性性状(t);不患白粉病为显性性状(R),患白粉病为隐性性状(r),推知丙的基因型是TtRr。甲自交子代患条锈病:不患条锈病=75:25=3:1,全患白粉病,由此可推知甲的基因型为Ttrr。乙自交子代患白粉病:不患白粉病=25:75=1:3,全部不患条锈病,由此可推知乙的基因型是ttRr。丙的基因型是TtRr,自交后代中既不患条锈病又不患白粉病的基因型为ttR_,概率为1/4*3/4=3/16。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某果蝇种群中果蝇的眼色有红色、紫色和白色三种,其遗传受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显性基因A和B同时存在时,表现为紫色眼;不存在A基因时,表现为白色眼;其余表现为红色眼。现有两个纯合品系杂交,结果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结果表明,上述每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都遵循___________定律;等位基因B、b位于________(常/X)染色体上。

(2)亲本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F2紫色眼个体中纯合子的概率是____。F2中紫色眼的雌雄果蝇自由交配,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子代中B基因频率为___________

(3)若用上述实验中的果蝇为实验材料,能否设计一个杂交实验,使杂交后代中只有雄果蝇为白色眼?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自然界中果蝇的眼色是由多个基因控制合成的不同色素相互作用所致。某野生型红褐色眼果蝇品系的眼色由红色的果蝇蝶呤和褐色的眼黄素两类色素叠加而成,应用该品系果蝇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偶然发现了一只亮红色眼果蝇。研究表明,该眼色的出现是某基因突变的结果,该基因正常时表达出的蛋白质负责将眼黄素前体物质向色素细胞转运。由此推测,这种蛋白质可能是一种__________。与野生型红褐色眼果蝇相比,亮红眼色果蝇眼睛中上述两种色素含量的变化情况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目】某植物为雌雄异株,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请回答下列问题:(以下研究的等位基因均为完全显性)

(1)该植物花色只有蓝花和紫花两种表现型,由两对等位基因A和a(位于常染色体)、B和b(位于X染色体)共同控制,已知基因A控制紫花形成,且基因B抑制基因A的表达。用蓝花雄株(aaXBY)与某紫花雌株杂交,F1中的雄株全为紫花,则亲本紫花雌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F1中雌株的表现型为_______。让F1中的雌雄植株杂交,F2雌株中蓝花植株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

(2)该植物粗莲(D)对细茎(d)、条形叶(E)对披针叶(e)为显性,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且位于常染色体上。让纯种粗茎条形叶植株与细茎披针叶植株杂交得到F1,F1自交时,若含dE的花粉一半死亡,则F2的性状比例为__________。该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________________

(3)研究发现,该植物种群中的雌雄个体中均有抗病和不抗病个体存在,已知该抗病性|状受显性基因F控制,位于性染色体上,下图为其性染色体简图。(注:X和Y染色体的Ⅰ片段是同源的,该部分基因互为等位基因;Ⅱ-1、Ⅱ-2片段是非同源的,该部分基因不互为等位基因)

①F、f基因不可能位于图中的______片段。

②现有抗病的雌雄植株若干,请通过一代杂交实验,推测杂交子一代可能出现的性状及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图2中的哪个片段。(要求只写出子一代的性状表现和相应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