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1)摩尔根在一群红眼果蝇中偶然发现了一只白眼雄果蝇,用这只雄果蝇和红眼雌果蝇交配,F1表现全为红眼,让F1雌雄互交,F2红眼:白眼为3:1,且白眼全是雄果蝇。摩尔根为了解释实验结果,进行了假设,假设红眼白跟这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这对基因位于____。解释后进行演绎推理,并通过测交实验进行____。从理论上讲,测交实验的杂交组合基因型为____(红眼基因用R表示、白眼基因用r表示)。
(2)白眼雌蝇和红眼雄蝇个体交配,理论上子代雄性全为白眼,雌性全为红眼。但大量观察发现。每2000-3000个子代雌果蝇中会出现一个白跟个体,每2000-3000个子代雄果蝇中会出现一个红眼个体。果蝇的性染色体组成与性状的关系见下表
若上述例外出现的原因为染色体变异,最可能是亲代(白眼雌蝇和红眼雄蝇)____蝇在减数____分裂异常所引起;显微镜下观察例外雌性个体体细胞和卵细胞,染色体数分别为___、____。让例外雌性个体同正常红眼雄性个体交配,如果子代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则进一步验证产生例外个体的原因为染色体变异。
【答案】 X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 验证 XBXr与XrY、XrXr与XBY 雌 第一次或第二次 9 5或4 红服雄蝇:白眼雄蝇:红跟雌蝇:白眼雌蝇=1:4:4:1
【解析】本题考查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及异常减数分裂、伴性遗传与分离定律的应用等知识,难度较大,要求考生能理解假说——演绎法在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中的应用,能结合题意理解题中异常的白眼雌蝇基因型为XrXrY,异常的雄蝇基因型为XrYY,在结合分离定律推算出例外雌性个体同正常红眼雄性个体交配,子代表现型及其比例为红眼雄蝇:白眼雄蝇:红眼雌蝇:白眼雌蝇=1:4:4:1,则进一步验证产生例外个体的原因为染色体变异。
(1)摩尔根在研究果蝇白色性状的遗传实验中运用了“假说——演绎法”,他根据一群红眼果蝇中偶然发现了一只白眼雄果蝇,用这只雄果蝇和红眼雌果蝇交配,F1表现全为红眼,让F1雌雄互交,F2红眼:白眼为3:1,且白眼全是雄果蝇,提出了为什么白眼性状的遗传始终和雄蝇相关联这个问题,摩尔根为了解释实验结果,进行了假设,即假设红眼白跟这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这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而Y染色体上则没有该基因。解释后进行演绎推理,并通过测交实验进行验证。根据摩尔根的假说,认为亲本红眼雌蝇(XBXR)与白眼雄蝇(XrY)杂交,得到的F1基因型是XBXr(红眼雌蝇)和XBY(红眼雄蝇),测交是指利用F1与隐性纯合个体的杂交,用于验证F1的基因型,故从理论上讲,测交实验的杂交组合基因型为XBXr与XrY、XrXr与XBY。
(2)根据摩尔根实验可知,白眼雌蝇和红眼雄蝇个体交配,理论上子代雄性全为白眼,雌性全为红眼;但后续实验中发现子代雌果蝇中会一个白眼个体,雄果蝇中会出现一个红眼个体,若上述例外出现的原因为染色体变异,根据表中提示可知,最可能是亲代白眼雌蝇(XrXr)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一对X染色体没有分离或第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一对X姐妹染色体没有分离,产生了基因型为的XrXr卵细胞参与受精作用所引起的。正常果蝇的体细胞内含有4对共8条染色体,显微镜下观察例外雌性个体体细胞和卵细胞,则染色体数分别为9、5或4。让例外雌性个体(XrXrY)同正常红眼雄性个体(XBY)交配,由于例外雌性个体(XrXrY)产生的卵细胞基因型及其比例为XrXr:Y:XrY:Xr=1:1:2:2,正常红眼雄性个体(XBY)产生的精子基因型及其比例为XB:Y=1:1,故形成的受精卵基因型及比例为XRXrXr:XBY:XRXrY:XRXr:XrXrY:YY:XrYY:XrY=1:1:2:2:1:1:2:2,由表中信息可知,XXX和YY均致死,故存活的子代表现型及其比例为红眼雄蝇:白眼雄蝇:红眼雌蝇:白眼雌蝇=1:4:4:1,则进一步验证产生例外个体的原因为染色体变异。
【题目】白粉菌和条锈菌能分别导致小麦感白粉病和条锈病,引起减产,采用适宜播种方式可控制感病程度。下表是株高和株型相近的小麦A、B两品种在不同播种方式下的实验结果
实验编号 | 接种方式 | 植株密度(x106株/公顷) | 白粉病感染程度 | 条锈病感染程度 | 单位面积产量 | |
A品种 | B品种 | |||||
I | 单播 | 4 | 0 | — | + + + | + |
II | 单播 | 2 | 0 | — | + + | + |
III | 混播 | 2 | 2 | + | + | + + + |
IV | 单播 | 0 | 4 | + + + | — | + |
V | 单播 | 0 | 2 | + + | — | + + |
注:“+”的数目表示感染程度或产量高低;“—”表示未感染。
据表回答:
(1) 抗白粉病的小麦品种是_____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设计Ⅳ、Ⅴ两组实验,可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Ⅰ、Ⅲ、Ⅳ三组相比,第Ⅲ组产量最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麦抗条锈病性状由基因T/t控制,抗白粉病性状由基因R/r控制,两对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以A、B品种的植株为亲本,取其F2中的甲、乙、丙单植自交,收获籽粒并分别播种于不同处理的实验小区中,统计各区F3中的无病植株比例,结果如下表。
据表推测,甲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乙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双菌感染后丙的子代中无病植株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