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如图表示某研究所利用具有优良性状的二倍体植株A(AaBb)作为实验材料繁育植株B,C,D的途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通过途径1、2获得植株B,C的过程中都应用了一种生物技术,该技术依据的生物学原理是 .
(2)要想尽快获得稳定遗传的优良品种应采用途径来繁育植株;假如植株A叶肉细胞中某个基因中的碱基T被替换成A,这种改变只能通过途径传递给后代.
(3)植株B和植株C不能直接杂交产生后代,原因是;若将植株B和植株C在幼苗时期分别用秋水仙索诱导处理,形成植株E,F,E,F杂交产生的后代为倍体.
(4)植株D与植株C表现型相同的概率为:假如植株D与植株C表现型相同,则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 .
(5)已知植株A的高茎和矮茎是一对相对性状(核基因控制),现有通过途径1获得的植株B幼苗若干(既有高茎,也有矮茎).请设计实验方案,确定高茎与矮茎的显隐性关系.(要求用图解表示并加以必要的文字说明)
【答案】
(1)细胞的全能性
(2)1,2
(3)植株B为单倍体,高度不育(或植株B不能形成正常的生殖细胞),三
(4),
(5)方案一:
方案二:
【解析】解:(1)途径1是利用花药进行组织培养,途径2是利用叶肉细胞进行组织培养,可见途径1和2中都采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其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2)途单倍体育种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因此要想尽快获得稳定遗传的优良品种应采用途径1(单倍体育种)来繁育植株;体细胞突变一般不遗传给后代,但通过无性繁殖方式,即通过途径2(植物组织培养)可以传递给后代.(3)途径1是花药的离体培养,获得的B是单倍体植株,植株矮小,高度不育.若将植株B和植株C在幼苗时期分别用秋水仙索诱导处理,形成植株E(二倍体)、F(四倍体),E、F杂交产生的后代为三倍体.(4)植株B为单倍体,高度不育(或植株B不能形成正常的生殖细胞)植株A(AaBb)自交后代为A_B_:A_bb:aaB_:aabb=9:3:3:1,植株D是由植株自交形成的,因此其表现型(A_B_)同于植株A的可能性为 ,植株C是由植株A经体细胞的组织培养形成,其基因型与A相同,所以植株D与植株C的表现型相同的概率为 .假如植株D与植株C表现型相同,则基因型相同(AaBb)的概率为 .(5)确定高茎与矮茎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关系,可先选植株B中的高茎和矮茎植株(均为单倍体)进行秋水仙素的处理,以获得纯合二倍体个体,然后让二倍体的高茎和矮茎植株杂交,根据子代的性状表现,予以判断(子代表现的性状即为显性性状).
所以答案是:(1)细胞的全能性(2)1 2(3)植株B为单倍体,高度不育(或植株B不能形成正常的生殖细胞) 三(4) (5)
方案一:
方案二:
【题目】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探究酵母菌种群在不同条件下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第一步:配制无菌马铃薯葡萄糖培养液和活化酵母菌液.
第二步:利用相同多套装置,按下表步骤操作.
装置编号 | A | B | C | D | |
装置容器 | 无菌马铃薯葡萄糖培养液/mL | 10 | 10 | 5 | 5 |
无菌水/mL | ﹣ | ﹣ | 5 | 5 | |
活化酵母菌液/mL | 0.1 | 0.1 | 0.1 | 0.1 | |
温度/℃ | 15 | 25 | 15 | 15 |
第三步:用小球计数板计数装置中起始酵母菌数目,做好记录.
第四步:将各装置放在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
第五步:连续7天,每天随机抽时间取样并计数,做好记录.
回答下列问题:
(1)改正实验操作步骤中的一处错误: .
(2)该实验的自变量是、 .
(3)若该同学的操作合理,按照他的操作后记录的数据却比实际值偏大,原因是 .
(4)如图为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曲线,图中的曲线①、②、③和④分别对应、、、组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