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薇甘菊原产于中南美洲,后来入侵我国,它生性喜光,善于攀援,生长迅速,致使许多植物被其覆盖后因缺少阳光而死亡。薇甘菊入侵某生态系统后植物种类数及碳储量变化如表所示:
未被侵入时期 | 轻微入侵时期 | 重度入侵时期 | ||
种类(种) | 150 | 121 | 69 | |
碳储量 (吨/公顷) | 植被 | 56.2 | 50.9 | 43.5 |
凋落物 | 2.0 | 3.5 | 5.4 | |
土壤 | 161.9 | 143.2 | 117.7 |
(1)薇甘菊入侵后导致植物群落的丰富度______________(填“上升”或“下降”),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将逐渐__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土壤中分解者的分解作用逐渐_______(填“增强”或“减弱”)。
(2)田野菟丝子的茎缠绕在薇甘菊植株上,茎上即可形成吸器吸收薇甘菊植株中的营养物质。田野菟丝子与薇甘菊之间存在____关系,可利用田野菟丝子控制薇甘菊数量。
(3)关于薇甘菊的成功入侵,研究者认为,这是由于入侵种群在迁入新环境后发生适应性变化,把原来用于防御原产地天敌的能量投入到生长和繁殖中。为验证该假设,研究者将薇甘菊入侵种群和对照种群种植在与入侵地气候、土壤等条件相同的环境中,除草、治虫,测定株高、分枝数和生物量。
①实验中,对照种群应从______获取。
②若测定结果为薇甘菊入侵种群_______________,则该结果支持上述假设。
【答案】下降 降低 增强 寄生 原产地 株高、分枝数、生物量都大于对照组
【解析】
题图从表中数值可以看出,随着薇甘菊入侵程度加强,植物种类减少,植被中碳储存量在减少,说明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在减少;植物种类减少,说明丰富度在下降,但是种群密度无法说明下降还是上升;凋落物增加,说明植物凋落程度有增大趋势,但是土壤中碳储存量减少,说明土壤中分解者的分解作用逐渐增强。
(1)随着薇甘菊的入侵,植物种类降低,所以植物的丰富度下降,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降低,根据分析土壤中碳储存量减少,说明土壤中分解者的分解作用逐渐增强。
(2)田野菟丝子吸收薇甘菊植株中的营养物质,所以他们是寄生关系。
(3)研究者做出了假设“由于入侵种群在迁入新环境后发生适应性变化,把原来用于防御原产地天敌的能量投入到生长和繁殖中,如果该假设正确,我们可以推知:在相同的入侵地环境条件下,如果比较发生适应性变化之后的入侵种群和发生适应性变化之前的入侵种群,前者的生长状况应该优于后者,所以可以据此设计对照实验:
对照组:生长于原产地的飞机草种群+入侵地的环境条件→测定生长情况;
实验组:已适应入侵地环境的飞机草种群+相同的入侵地的环境条件→测定生长情况。
如果实验组的飞机草种群的株高、分枝数、生物量都高于对照组,则就可以支持上述的假设。
【题目】豌豆的紫花和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这对性状由等位基因F、f控制,下表是豌豆花色的三个组合的遗传实验结果。请分析回答问题。
组合 | 亲本表现型 | F1的表现型和植株数目 | |
紫花 | 白花 | ||
一 | 紫花×白花 | 405 | 411 |
二 | 紫花×白花 | 807 | 0 |
三 | 紫花×紫花 | 1240 | 420 |
(1)根据组合______________能判断出_______________是隐性性状。
(2)请写出组合一亲本的基因型:紫花×白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组合三的F1显性类植株中,纯合子占_________________。
(4)若取组合二中的F1紫花植株与组合一中的F1植株杂交,后代出现白花植株的概率是___________。若取组合三中的F1紫花植株自交,其后代中出现白花的概率是________。
【题目】果蝇的红眼(A)对白眼(a)为显性,长翅(B)对残翅(b)为显性,这两对基因是自由组合的。(A—a在X染色体上,B—b在常染色体上)
(1)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交配,F1代全是红眼。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①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
②若F1代相互交配,则所得F2代的基因型有________种,F2代的表现型有________种;F2代中红眼果蝇的概率是________。
(2)红眼长翅的雌果蝇与红眼长翅的雄果蝇交配,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
表现型 | 红眼长翅 | 红眼残翅 | 白眼长翅 | 白眼残翅 |
雄果蝇 | 3 | 1 | 3 | 1 |
雌果蝇 | 3 | 1 | 0 | 0 |
①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
②若对雌性亲本测交,所得后代雌雄的比例为________。
③后代中与母本基因型相同的个体占后代总数的________。
④若想鉴定后代中红眼长翅雌果蝇基因型,应用基因型为_____的雄果蝇进行测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