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某一品系的棉花野生型植株既不抗虫也不抗除草剂,如图为构建转基因植株M(抗虫、抗除草剂)的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采用Ti质粒作为运载体的优势是其具备控制质粒转移的TDNA片段
B.应用CaCl2处理农杆菌能使重组质粒更容易进入其中
C.过程⑤可能依次经历了细胞团、球形胚、心形胚、胚状体、完整植株的过程
D.基因A、B可能插入到细胞M的染色体上,但不可能同时存在于同一条染色体上
【答案】D
【解析】
1、农杆菌转化法的原理:农杆菌中的Ti质粒上的T-DNA可转移至受体细胞,并且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的DNA上。根据农杆菌的这一特点,如果将目的基因插入到Ti质粒的T-DNA上,通过农杆菌的转化作用,就可以把目的基因整合到植物细胞中染色体的DNA上。
2、分析题图:②表示构建基因表达载体;③④表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⑤⑥⑦表示植物组织培养过程。
A、农杆菌中的Ti质粒上的T-DNA可转移至受体细胞,并且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的DNA上。因此采用Ti质粒作为运载体的优势是其具备控制质粒转移的T-DNA片段,A正确;
B、应用CaCl2处理农杆菌能使重组质粒更容易进入其中,B正确;
C、过程⑤为组织培养的过程,可能依次经历了细胞团、球形胚、心形胚、胚状体、完整植株的过程,C正确;
D、基因A、B可能插入到细胞M的染色体上,两个基因可能分别插入到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上或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也可能同时存在于同一条染色体上,D错误。
故选D。
【题目】科学工作者为修复被破坏的生态系统,在某湿地进行了人工引入互花米草的“种青引鸟”生态工程实验。在实验前后分别对该湿地植被类型、昆虫种类数、密度进行调查,结果统计见下表。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回答:
主要植物类型 | 昆虫种类数 | 昆虫密度实验前 | ||||
实验前 | 实验后 | 实验前 | 实验后 | 实验前 | 实验后 | |
实验区 | 海蓬子 | 互花米草 | 47 | 20 | 14只/m2 | 2.3只/m2 |
对照区 | 海蓬子 | 海蓬子 | 47 | 20 | 13只/m2 | 111只/m2 |
注:海蓬子和互花米草都生长在潮间带。
(1)除图中成分外,该生态系统的成分还应有__________。
(2)实验结果说明了人类活动能影响群落演替的_______。
(3)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中循环的形式是__________。碳进入该生态系统的主要途径是______________。
(4)互花米草与植食昆虫之间进行的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具有__________________作用。
(5)若鸟的食物互花米草和植食性昆虫由原来的2:1调整为1:1后,鸟的数量将会________,
【题目】生态工程控害技术是合理地利用现有的耕作习惯来提高生物防控或对害虫的直接控制,包括改变大面积单一耕作模式、减少害虫的迁入量和种群发生数量,以及提高天敌的自然控害作用。
(1)稻田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相比,其自我调节能力_____,原因是______。
(2)构成水稻生态系统的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包括___________,水稻害虫与水稻的关系是______。
(3)为解决病虫害问题,有人建议在稻田中投放一定量的水生昆虫。常见本地水生昆虫的食性如下:
类别 | 豆娘 | 螳水蝇 | 摇蚊 | 蕈蚊 |
食性 | 肉食性 | 食腐或食肉 | 水底有机物或植食性 | 植食性 |
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看,稻田里蕈蚊属于_________。你认为可以投放的昆虫类别是_______________。
(4)水生昆虫种类非常多,对环境水质和底质污染物敏感性高,是水生生态系统中良好的指示生物,常被用作监测水生生态系统变化。下图是生态工程技术防控区与农民自防区稻田中豆娘在水稻不同发育阶段的数量变化情况:
据图分析,生态工程技术防控区豆娘数量变化特点是__________,而农民自防区豆娘数量都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推测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