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5.在寒冷的冬天,某人从海南来山东旅行,请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他刚下飞机时的体温调节过程:
(1)寒冷刺激他的冷觉感受器产生兴奋,经传入神经引起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兴奋,综合分析后,再经传出神经使皮肤中的效应器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如汗腺分泌减少,毛细血管收缩等,从而减少机体散热.
(2)上述调节过程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当传入神经兴奋时,其膜电位变为内正外负.
(3)同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使垂体分泌相应激素与甲状腺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促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
(4)通过上述过程,可以判断体温的调节方式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分析 1、动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受同时是神经和体液的调节,神经调节作用途径是反射弧,反应速度迅速,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作用时间短暂,体液调节作用途径是体液运输,反应速度较缓慢,作用范围较广泛,作用时间比较长.
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它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
3、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速度快;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化学信号,存在时间上的延搁,速度较慢.
4、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是通过下丘脑-垂体-甲状腺分级调节来实现的.
5、人体在寒冷环境下体温的调节: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解答 解:(1)寒冷的冬天人体下飞机后,寒冷会刺激冷觉感受器,使冷觉感受器产生兴奋,经传入神经引起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兴奋,综合分析后,再经传出神经使皮肤中的效应器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如汗腺分泌减少,毛细血管收缩等,从而减少机体散热,以维持人体体温的相对恒定.
(2)上述人体在寒冷环境下所作出的规律性应答属于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传入神经未兴奋时,其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即静息电位,当传入神经兴奋时,K+外流,其膜电位变为内正外负.
(3)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是通过下丘脑-垂体-甲状腺分级调节来实现的,寒冷的冬天人体下飞机后,人体的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多,使垂体分泌相应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与甲状腺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促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增加产热,以维持人体体温的相对恒定.
(4)通过上述人体体温调节的过程可看出,人体对体温的调节过程中存在通过反射弧进行的神经调节,也存在通过分泌某些激素(如甲状腺激素)的体液调节,由此可以判断体温的调节方式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故答案为:
(1)冷觉   体温调节中枢   毛细血管收缩
(2)反射弧   内正外负  
(3)促甲状腺激素释放   特异性受体  
(4)神经-体液

点评 本题以寒冷的冬天人体下飞机后人体对体温的调节过程为素材,考查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考生识记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区别、明确人体在寒冷环境下体温调节的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6.2009年10月,我国自主研发的转基因抗虫水稻“华恢1号”获得农业部颁发的安全证书.如图1表示该抗虫水稻主要培育流程,据图回答:

(1)④过程应用的主要生物技术是植物组织培养.
(2)杀虫基因(crylA)是人们根据几种Bt毒蛋白的分子结构,设计并人工合成的,这属于蛋白质工程技术范畴.
(3)组建理想的载体需要对天然的质粒进行改造.如图2是天然土壤农杆菌Ti质粒结构示意图(示部分基因及部分限制性内切酶作用位点),据图分析:
①人工改造时,要使抗虫基因表达,还应插入启动子.
②人工改造时用限制酶Ⅱ处理,其目的是:第一,去除质粒上的tms和tmr(基因),保证T-DNA进入水稻细胞后不会引起细胞的无限分裂和生长;第二,使质粒带有单一限制酶作用位点,有利于目的基因(或外源DNA)准确插入.第三,使质粒大小合适,可以提高转化效率等.
③若用限制酶Ⅰ分别切割改造过的理想质粒和带有抗虫基因的DNA分子,并构成重组Ti质粒.分别以含四环素和卡那霉素的培养基培养已成功导入抗虫基因的水稻胚细胞,观察到的细胞生长的现象是在含卡那霉素的培养基能够生长,而在含四环素的培养基中不能生长.
(4)若限制酶Ⅱ切割DNA分子后形成的粘性末端为$\left.\begin{array}{l}{-CTGCA}\\{-G}\end{array}\right.$,则该酶识别的核苷酸序列是GACGTC.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