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研究发现,细胞内脂肪的合成与有氧呼吸过程有关,相关代谢通路如下图所示。

科研人员分别用13C标记的葡萄糖饲喂正常小鼠和蛋白S基因突变的小鼠,发现突变体小鼠体内13C-丙酮酸水平升高,13C-柠檬酸水平降低,由此可知(

A.钙离子从内质网向线粒体的转移是主动运输

B.柠檬酸不可作为合成脂肪酸(脂肪分子的组分)的直接原料

C.钙离子是进行柠檬酸循环必要的第二信使

D.敲除蛋白S基因突变小鼠的蛋白N基因,小鼠脂肪合成恢复到一定水平

【答案】C

【解析】

从图中分析,Ca2+ATP提供能量的作用下,同时在A蛋白和S蛋白的协助下进入内质网,再从内质网中进入线粒体,在蛋白N的协助下从线粒体中进入细胞质。

根据突变体小鼠体内13C-丙酮酸水平升高,13C-柠檬酸水平降低进行推测,当S基因突变后,丙酮酸增多,柠檬酸降低,推测S基因突变,导致不能将Ca2+运入内质网,从而降低了线粒体中Ca2+浓度,从而降低了丙酮酸参与柠檬酸循环。

A、从图中看出钙离子从内质网向线粒体的转移不消耗能量,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A错误;

B、从图中看出柠檬酸可作为合成脂肪酸的直接原料,B错误;

C、在缺乏钙离子的条件下,柠檬酸的含量降低,因此钙离子是进行柠檬酸循环必要的第二信使,C正确;

D、敲除蛋白S基因突变小鼠细胞质基质中的Ca2+减少,如果敲除了N基因,还需要检测线粒体内Ca2+含量,所以小鼠脂肪合成不一定会恢复,D错误。

故选C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RABV)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该病毒能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而具有神经毒性,人患病后会出现恐水、痉挛、吞咽困难等症状,最终会因呼吸肌麻痹而死亡,死亡率几乎100%。研究人员改变了RABV的结构并进行了繁殖力、致病性等方面的免疫学研究。

(1)乙酰胆碱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其受体位于__________上,当乙酰胆碱与受体结合后,使受体所在细胞产生__________。RABV可通过识别乙酰胆碱受体侵染神经、肌肉等宿主细胞,并可沿轴突向神经中枢扩散,导致神经细胞凋亡进而引发症状。

(2)RABV的基因组编码含N、P、L蛋白等在内的5个结构蛋白。研究者培育出L蛋白突变病毒,并用此病毒侵染体外培养的宿主细胞,检测病毒的繁殖能力,结果如图。

此实验中对照组的细胞用__________侵染。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__________,说明__________

(3)为进一步研究突变病毒的致病性,研究者以小鼠为实验材料,分别用L蛋白突变病毒和RABV侵染小鼠。15天后实验组的小鼠全部存活,对照组的实验结果如下。

①根据以上信息,绘出实验组与对照组小鼠的存活率曲线。_____

②实验结果说明:_____

(4)研究者继续用L蛋白突变病毒免疫小鼠,并与非致死剂量的等量RABV进行比较,实验的大致流程如下。

结果发现,①②组检测结果无明显差异,且细胞裂解率显著低于③组。此实验的研究目的是__________

(5)该系列研究潜在的应用前景是L蛋白突变病毒__________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