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调查发现,某地红粒小麦的穗发芽率明显低于白粒小麦。为探究这两个品种小麦穗发芽率出现差异的原因,某同学进行了如表所示实验。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步骤 分组 | 红粒管 | 白粒管 | 对照管 | |
① | 加样 | 0.5mL提取液 | 0.5mL提取液 | C |
② | 加缓冲液(mL) | 1 | 1 | 1 |
③ | 加淀粉溶液(mL) | 1 | 1 | 1 |
④ | 温度为D下保温相同适宜时间,终止酶促反应,冷却至常温,加适量碘液显色 | |||
显色结果 | +++ | + | ++++ |
(注:用小麦种子加蒸馏水研磨、过滤后制成提取液,并去除提取液中的B物质;“+”数目越多表示蓝色越深)
A.C处加样应为0.5ml的蒸馏水,D应为相同且适宜的温度
B.去除提取液中B物质的目的是排除种子中原有的淀粉对结果造成干扰
C.制备提取液时,应选取穗发芽时间相同、质量相等的红粒或白粒小麦种子
D.该实验研究的是外界环境因素对两个小麦品种穗发芽率差异的影响
【答案】D
【解析】
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可知实验的单一变量是小麦籽粒,则“加样”属于无关变量,应该保持相同且适宜,所以步骤①中加入的C是0.5mL蒸馏水作为对照;加入缓冲液的目的是调节PH,实验的因变量是显色结果,颜色越深,说明淀粉被分解得越少,种子的发芽率越低。
A、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可知实验的单一变量是小麦籽粒,则“加样”和温度均属于无关变量,应该保持相同,所以步骤①中加入的C是0.5mL蒸馏水作为对照,D为相同且适宜的温度,A正确;
B、B物质为小麦种子中原有淀粉,去除B的目的是排除种子中原有的淀粉对结果造成干扰,保证实验的准确性,B正确;
C、穗发芽时间和质量均为无关变量,应保持相同,C正确;
D、该实验研究的是种子中淀粉的分解量对两个小麦品种穗发芽率差异的影响,D错误。
故选D。
【题目】研究证实朊病毒是一种不含有核酸结构的蛋白质侵染颗粒,简称为PrP。PrP有两种,一种是PrPc,另一种是PrPsc,它们的比较如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项目 | PrPc | PrPsc |
空间结构 | 螺旋为主 | 折叠为主 |
溶解度 | 高 | 低 |
致病性 | 不致病 | 致病 |
肽链的氨基酸种类、数量和排序 | 相同 |
A.朊病毒彻底水解后得到脱氧核苷酸和氨基酸
B.朊病毒彻底水解后得到核糖核苷酸和氨基酸
C.PrPc与PrPsc在致病性上差异的原因是它们的溶解度不同
D.PrPc与PrPsc在致病性上差异的原因是它们的空间结构不同
【题目】人的眼色是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二者独立遗传)共同决定的。在一个体中,两对基因处于不同状态时,人的眼色如下表:
个体基因组成 | 性状表现(眼色) |
四显基因(AABB) | 黑色 |
三显一隐(AABb、AaBB) | 褐色 |
二显二隐(AAbb、AaBb、aaBB、) | 黄色 |
一显三隐(Aabb、aaBb) | 深蓝色 |
四隐基因(aabb) | 浅蓝色 |
若有一对黄色夫妇,其基因型均为AaBb。从理论上计算:
(1)他们所生的子女中,基因型有_______种,表现型共有_________种。
(2)他们所生的子女中,与亲代表现型不同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
(3)他们所生的子女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
(4)若子女中的黄色女性与另一家庭的浅蓝色眼男性婚配,该夫妇生下浅蓝色眼女儿的概率为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