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研究发现,细胞内脂肪的合成与有氧呼吸过程有关,机理如图1所示。
(1)据图1可知,蛋白A是内质网膜上运输Ca2+的______蛋白,蛋白S与其结合,使Ca2+以___________方式从___________进入内质网。Ca2+通过内质网与线粒体间的特殊结构,进入线粒体内,调控在__________中进行的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反应,影响脂肪合成。
(2)研究发现,蛋白S基因突变体果蝇的脂肪合成显著少于野生型果蝇。为探究其原因,科研人员分别用13C标记的葡萄糖饲喂野生型果蝇和蛋白S基因突变体,一段时间后检测其体内13C-丙酮酸和13C-柠檬酸的量,结果如图2。结合图1推测,蛋白S基因突变体脂肪合成减少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
(3)为进一步验证柠檬酸与脂肪合成的关系,科研人员对A、B两组果蝇进行饲喂处理,一段时间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其脂肪组织,结果如图3所示。图中A组和B组果蝇分别为_________果蝇,饲喂的食物X应为____________的食物。
(4)以蛋白S基因突变体为材料,利用蛋白N(可将Ca2+转运出线粒体)证明“脂肪合成受到线粒体内的Ca2+浓度调控”的研究思路是__________。
【答案】载体 主动运输 细胞溶胶(细胞质基质) 线粒体基质 丙酮酸生成柠檬酸受阻,柠檬酸减少 野生型和蛋白S基因突变体 含(等量)柠檬酸(盐) 抑制蛋白S基因突变体的蛋白N表达(或“敲除蛋白N基因”),检测线粒体内Ca2+浓度变化,观察脂肪组织的脂滴是否有所恢复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物质运输的方式、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及有氧呼吸的过程等知识要点。由题图1可知,钙离子在蛋白A、B的协助下进入内质网,该过程消耗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是主动运输过程,钙离子再进入线粒体,在线粒体基质中,形成柠檬酸,柠檬酸可以进一步脱羧形成二氧化碳和还原氢,完成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也可以合成脂肪,形成脂滴;由题图2可知,与野生型相比,突变型中的含放射性的丙酮酸增加,含放射性的柠檬酸减少,说明突变体丙酮酸生成柠檬酸受阻,柠檬酸减少,进而使脂肪合成减少;题图3可知,A组两种食物饲喂,脂肪颗粒无差异,B组两种饲喂,脂肪颗粒不同,因此A组为野生型,B组为突变型。
(1)由题图1可知,蛋白A是内质网膜上运输Ca2+的载体,由题图可知,由细胞质基质运输到高尔基体的运输过程需要消耗能量,是主动运输过程;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
(2)由题图曲线可知,13C标记的葡萄糖饲喂野生型果蝇和蛋白S基因突变体,一段时间后,突变体内,丙酮酸放射性增加,柠檬酸放射性减少,说明蛋白S基因突变体脂肪合成减少的原因可能是丙酮酸生成柠檬酸受阻,柠檬酸减少。
(3)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柠檬酸与脂肪合成的关系,因此选取的材料应该含有不同的柠檬酸含量,因此图1可知,柠檬酸是合成脂肪的前体物质,对比A、B两组的图3结果可知,A组两种食物饲喂,脂肪颗粒无差异,B组两种饲喂,脂肪颗粒不同,因此A组为野生型,B组为突变型,饲喂的物质X应该含柠檬酸的食物。
(4)该实验的目的是以蛋白S基因突变体为材料证明“脂肪合成受到线粒体内的Ca2+浓度调控”,研究的思路是抑制蛋白S基因突变体的蛋白N表达(或“敲除蛋白N基因”),检测线粒体内Ca2+浓度变化,观察脂肪组织的脂滴是否有所恢复。
【题目】下表是筛选异养型细菌的培养基配方,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KH2PO4 | 1.4 g |
Na2HPO4 | 2.1 g |
MgSO4·7H 2O | 0.2 g |
FeCl2 | 0.1 g |
X | 1 g |
维生素 | 微量 |
琼脂 | 15 g |
将上述物质溶解后,用蒸馏水定容到 100 mL |
(1)苯胺是致癌物质,土壤中有分解苯胺的异养型细菌,此培养基中的成分 X 除了为目的菌提供能源外,还能提供__________和_______,该培养基从功能看属于________培养基。制备固体培养基时调节 pH 在__________步骤后;对培养基进行灭菌的常用方法是__________。
(2)图1是采用纯化微生物培养的两种接种方法接种后培养的效果图。则获得图 B 效果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__。运用 A 所示接种方法统计的菌落常常比活菌的实际数目__________。
(3)在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中,已知每个计数室由 25×16 =400 个小格组成,容纳液体的总体积为 0.4 mm3,观察到图 2 中该计数室所示 a、b、c、d、e 5 个中格共有酵母菌 80 个, 则 1 ml 样液中约有酵母菌__________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