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6.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分析斑马的进化过程:(1)斑马群中存在不同的个体,说明生物具有变异的特性,这种特性一般是不定向的,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
(2)随着环境的不断改变,体色黑白相间、跑得快的斑马因与环境相适应,不易被天敌发现,而在生存斗争中得以生存、繁衍.这对斑马起了选择
选择作用,这种作用是定向的,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
分析 (1)尔文认为,自然选择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连续的过程.由于生存斗争不断地进行,因而自然选择也是不断地进行,通过一代代的生存环境的选择作用,物种变异被定向地向着一个方向积累,于是性状逐渐和原来的祖先不同了,这样,新的物种就形成了.
(2)达尔文认为:古代的长颈鹿存在着颈长和颈短、四肢长和四肢短的变异,这些变异是可以遗传的,四肢和颈长的能够吃到高处的树叶,就容易生存下去,并且繁殖后代;四肢和颈短的个体,吃不到高处的树叶,当环境改变食物缺少时,就会因吃不到足够的树叶而导致营养不良,体质虚弱,本身活下来的可能性很小,留下后代的就会就更小,经过许多代以后,四肢和颈短的长颈鹿就被淘汰了,这样,长颈鹿一代代的进化下去,就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长颈鹿.
解答 解:(1)长颈鹿中存在着不同体型的个体,说明生物具有变异的特性,这种特性一般是不定向的,是随机产生的,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2)随着环境的不断改变,一些颈和前肢长些的个体,能够吃到树上高处的叶子,在缺乏青草的时期,颈和前肢长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得以生存、繁衍.这样,环境对长颈鹿起了选择作用,而这种作用是定向的,它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
故答案为:
(1)变异 不定向 遗传和变异
(2)生存斗争 选择 定向 方向
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自然选择的过程特点.达尔文关于长颈鹿进化过程的解释:变异→环境选择→适者生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用完全培养液在两个相同的容器内分别培养水稻和番茄苗,假设两植物的吸水速率相同,一段时间后,测定培养液中各种离子,与试验开始时各种离子浓度之比如图所示:该试验的结果不能说明( )
A. | 植物对离子的吸收有选择性 | |
B. | 水稻吸收Si的载体多 | |
C. | 植物对离子的吸收与溶液中离子的浓度有关 | |
D. | 植物根对水分的吸收和对矿质元素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
18.科学家研究镉、铜对河蚬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用一定浓度的镉、铜处理河蚬一段时间后,测得河蚬过氧化氢酶活性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镉、铜对河蚬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1)表中a应是镉,实验设计时每组河蚬放入30只而不是1只,目的是避免偶然性,减少误差.
(2)b为100,理由是自变量的梯度差应该相同.
(3)列举本实验需要控制的两个无关变量:河蚬的数量、、河蚬的生理状况、加入的物质的量、培养时间等
(4)过氧化氢酶活性测定可以过氧化氢为底物,用一定条件下单位时间的氧气的生成量(过氧化氢的减少量)来表示.
(5)某学校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河蚬的新鲜的软体组织制成研磨液,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研磨河蚬软体组织的目的是使酶从河蚬的组织中释放出来,增大过氧化氢酶与过氧化氢的接触面积,从而加速过氧化氢的分解不能,高温会使过氧化氢自行分解.能否用河蚬过氧化氢酶作为实验材料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为什么?
(6)水体中镉、铜等重金属离子在生态系统中会沿着富集,即食物链营养级越高,其影响越大.
毒物 | 空白对照组 | a | 铜 | 镉+铜 | ||||||
质量浓度(μg•L-1) | 0 | 50 | b | 150 | 50 | b | 150 | 50 | b | 150 |
酶活性(U•mg-1) | 433 | 582 | 455 | 387 | 488 | 426 | 380 | 315 | 275 | 135 |
(2)b为100,理由是自变量的梯度差应该相同.
(3)列举本实验需要控制的两个无关变量:河蚬的数量、、河蚬的生理状况、加入的物质的量、培养时间等
(4)过氧化氢酶活性测定可以过氧化氢为底物,用一定条件下单位时间的氧气的生成量(过氧化氢的减少量)来表示.
(5)某学校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河蚬的新鲜的软体组织制成研磨液,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研磨河蚬软体组织的目的是使酶从河蚬的组织中释放出来,增大过氧化氢酶与过氧化氢的接触面积,从而加速过氧化氢的分解不能,高温会使过氧化氢自行分解.能否用河蚬过氧化氢酶作为实验材料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为什么?
(6)水体中镉、铜等重金属离子在生态系统中会沿着富集,即食物链营养级越高,其影响越大.
15.生物膜系统在细胞生命活动中有着多方面的重要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在细胞内外的物质运输等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 | |
B. | 广阔的膜面积为酶提供了大量的附着位点 | |
C. | 生物体内的所有膜结构共同构成生物膜系统 | |
D. | 生物膜系统的组分在结构和功能上有紧密的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