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4.图1和图2是基因控制胰蛋白酶合成的两个主要步骤.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l中甲为RNA聚合酶,乙与丙所含的五碳糖不同
B.图1中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有A与T配对,A与U配对,G与C配对
C.图2中丁的移动方向为从左到右,共有RNA、多肽和多糖三种大分子物质
D.图2中戊合成后还需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才具有活性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1表示转录过程,其中甲为RNA聚合酶,乙为胞嘧啶脱氧核苷酸,丙为胞嘧啶核糖核苷酸.
图2表示翻译过程,丁为核糖体,是翻译的场所;戊为肽链.

解答 解:A、从图中分析可知,图1中甲为RNA聚合酶,乙是DNA分子一条链上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丙是mRNA上的一个胞嘧啶核糖核苷酸,两者所含的五碳糖不同,A正确;
B、图1中碱基配对方式为:A-U、T-A、C-G、G-C,B正确;
C、从图2中多肽链的长度可知,该过程进行的方向是从右向左;共有RNA、多肽和蛋白质三种大分子物质,C错误;
D、由于胰蛋白酶属于分泌蛋白,所以图2中戊合成后还需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才具有活性,D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要求考生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场所、条件及产物等基础知识,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5.在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杀伤靶细胞主要有两种途径:细胞裂解性杀伤(图1)和诱导细胞凋亡(图2).前者指效应T细胞分泌诸如穿孔素一类的介质损伤靶细胞膜;后者指效应T细胞通过表面FasL与靶细胞表面的Fas结合,诱导靶细胞凋亡.

(1)人体内的效应T细胞可以来自T细胞或记忆细胞的增殖、分化,细胞免疫就是依靠效应T细胞来杀伤靶细胞的.人体的另一种特异性免疫在杀伤病原体时,主要依靠浆细胞分泌抗体.
(2)图1中的穿孔素又称“成孔蛋白”,由效应T细胞产生并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细胞外.穿孔素能在靶细胞膜上形成多聚穿孔素管状通道,使K+及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流出 (流入/流出)靶细胞,最终导致靶细胞死亡.
(3)图2中的FasL又称死亡因子,Fas又称死亡因子受体,它们都是由细胞合成并定位于细胞表面的蛋白质.一般来说,控制Fas的基因能在各种细胞内表达,而控制FasL的基因只在效应T细胞和某些肿瘤细胞内表达.
①Fas和FasL的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控制合成Fas和FasL的基因能 (能/不能)共存于一个细胞中.
②研究发现,某些肿瘤细胞能够调节Fas和FasL基因的表达水平,从而使自己逃脱免疫系统的清除.此时,肿瘤细胞内Fas基因的表达水平变化情况是降低 (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9.某研究者对某一大豆新品种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过程开展研究,以下是研究过程绘制的4个图象,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将100粒大豆种子置于水分、空气、光照等条件适宜的环境中培养,定期检测萌发种子的重量变化,结果如图1所示.实验小组在第4天测得的种子吸收的O2与释放的CO2之比为1:3,此时大豆细胞内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比值为1:6;6天后种子重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细胞呼吸分解了有机物.研究者用含18O的葡萄糖追踪根细胞有氧呼吸中的氧原子,其转移途径是葡萄糖→丙酮酸→二氧化碳.
(2)取大豆幼苗进行栽培试验,图2为温室中该幼苗的光合速率、呼吸速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据图分析,限制AB段CO2吸收速率的主要因素是温度,B、D(填字母)点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是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的两倍.为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温室应控制的最低温度为20℃.
(3)图3为该幼苗在夏季晴朗无云的某天光合作用强度变化的曲线.图中,该幼苗一天中有机物积累最多的点是19:30.在12:00左右出现光合作用强度“低谷”,此时叶片气孔处于关闭状态的数量增多,与F点相比较,G点叶绿体中C3化合物的含量会减少.
(4)图4表示该幼苗叶肉细胞中两种细胞器之间以及细胞器与外界环境之间气体的转移过程,则发生在X结构中的能量变化过程是光能转变为活跃的化学能再转变为稳定的化学能,若图4代表图3中H点时气体的转移过程,请改正图中存在的不当之处(多余处请用×去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