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3.(10分)(2012·南通调研)某兴趣小组就“泡菜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开展了研究,操作如下:某年1月4日下午选取1、2、3号三只相同的泡菜坛,在每个坛中加入洗净的新鲜莲花菜0.6 kg,再分别倒入相同量的煮沸并冷却的10%的盐水,将坛密封,置于同一环境中。封坛前进行第一次取样测定亚硝酸盐含量作为对照,后来定时测定,结果见下图。请问:
(1)在腌制过程中,会出现坛中溶液量增加,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图中数据,可知在腌制过程中的第________天,泡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达到最大值,若要食用,至少要在腌制后的第________天比较好。
(3)该小组对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是否合理?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降低亚硝酸盐含量,泡菜加工过程中可以采取什么措施?请简要谈一下你的想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外界溶液浓度过高使细胞渗透失水,另外细菌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了水
(2)3 10
(3)不合理 应将三个坛中每次测定的亚硝酸盐的含量分别记录,求出平均值,然后以时间为横坐标,亚硝酸盐的含量为纵坐标画出一条曲线。实验组越多,数据越真实
(4)防止杂菌的污染;在腌制过程中注意腌制的时间,控制好温度和食盐的用量。温度过高、食盐用量不足10%、腌制时间过短,都易使细菌大量繁殖导致亚硝酸盐含量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