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下表表示某地甲、乙两个种群数量变化关系。据表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时间 | 第一年 | 第二年 | 第三年 | 第四年 | 第五年 | 第六年 | 第七年 | … |
甲种数量:乙种群数量 | 1.2 | 1.45 | 1.3 | 1 | 0.65 | 0.33 | 0.003 | … |
A.前5年内,甲乙两种群均为S型增长
B.第4年时,甲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
C.甲乙两种群为捕食关系,其中乙为捕食者
D.甲乙两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强度由弱到强再到弱
【答案】D
【解析】
表格中的数据反应了甲与乙两个种群的数量关系变化,以比例的形式呈现可以看出甲与乙的相对数量,在前五年,相比较于乙,甲的数量在变大,但要明确比例变大并不代表种群数量也一定增大,这是本题的解题关键。
A、两个种群的比例表现正在变大但不代表两个种群的数量都在增长,A错误;
B、第四年时只表明甲与乙的数量比达到了1:1,而环境容纳量是指环境所能承受的最大数量,只分析甲乙数量比无法得出此时是不是达到了K值,B错误;
C、在第五年以后可以发现甲与乙的比值越来越小,证明甲相对于乙来说在逐渐减少,若乙为捕食者,甲为被捕食,则甲数量下降应该限制乙的增长,C错误;
D、若甲乙表现为竞争,图中的数据变化符合竞争的数量变化,由数据可以得知,竞争的强度开始较弱,甲占优势,后种群数量相当证明此时种群竞争程度达到最大,而乙后续数量多于甲,竞争程度又下降,D正确;
故选D。
【题目】请回答下列有关酶实验的问题。
(1)用蛋白酶去除大肠杆菌核糖体的蛋白质,处理后的核糖体仍可完成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反应,由此可推测核糖体中对该反应起催化作用的物质是_________。
(2)某同学为了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想用碘液作为观测指标的检测试剂,能否到达实验目的?_________。因为:_________。
(3)为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某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见下表:
试管 | 底物和试剂 | 实验条件 |
1 | 1cm3瘦肉块+4ml蒸馏水 | 37℃水浴;pH=1.5 |
2 | lcm3瘦肉块+4m胃蛋白酶 | 37℃水浴;pH=8 |
3 | lcm3瘦肉块+4ml胃蛋白酶 | ① _________;pH=1.5 |
4 | 1cm3瘦肉块+4m胃蛋白酶 | 0℃水浴;PH=1.5 |
a.完成实验设计:实验方案中①应为_________。
b.表格中3、4号试管为一组对照实验,则实验中要探究的自变量是_________,请为该组实验拟定一个课题名称:_________。
c.本实验的因变量可以通过观察_________来确定。
d.2、3号试管所研究的问题中,_________号为对照组。
【题目】南方某地的常绿阔叶林因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停止砍伐一段时间后,该地常绿阔叶林逐步得以恢复。如表为恢复过程依次更替的群落类型及其植物组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演替阶段 | 群落类型 | 植物种类数/种 | ||
草本植物 | 灌木 | 乔木 | ||
1 | 草丛 | 34 | 0 | 0 |
2 | 针叶林 | 52 | 12 | 1 |
3 | 针、阔叶混交林 | 67 | 24 | 17 |
4 | 常绿阔叶林 | 106 | 31 | 16 |
A.该地常绿阔叶林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的类型为次生演替
B.与针叶林中动物分层现象相比,草丛中的动物分层现象较为简单,丰富度低
C.该地能恢复到第4阶段说明人类活动未影响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D.常绿阔叶林得以恢复与土壤条件、植物的种子等的保留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