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下列关于生长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B.植物茎尖的细胞可利用色氨酸合成生长素

C.横向运输发生在尖端,产生效应的部位也在尖端

D.植物向光生长能够说明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答案】B

【解析】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的实验

科学家

实验过程

实验结论及分析

达尔文

①胚芽鞘+单侧光→向光生长。

②去尖端+单侧光→不生长,不弯曲。

③用锡箔罩住尖端+单侧光→生长但不弯曲。

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尖端产生某种刺激,对下部产生影响,出现向光弯曲。

詹森

切去胚芽鞘尖端+单侧光→不弯曲。

胚芽鞘尖端下部放琼脂片+单侧光→弯曲。

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可以透过琼脂片。

拜尔

切去胚芽鞘尖端,移至一侧,置于黑暗中培养,胚芽鞘向放尖端的对侧弯曲生长。

尖端产生某种化学物质,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胚芽鞘弯曲生长。

温特

①接触过尖端的琼脂块放在去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某一侧。②空白的琼脂块放在去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某一侧。

胚芽鞘尖端产生了某种物质,向下运输,促进下部生长。

?

从人尿中分离出能促进植物生长的物质

生长素的化学成分是吲哚乙酸。

A. 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A错误;

B. 植物茎尖的细胞可利用色氨酸合成生长素,B正确;

C. 横向运输发生在尖端,产生效应的部位在尖端下部,C错误;

D. 植物向光生长向光侧和背光侧都是促进作用,不能说明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D错误。

故选B。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在光合作用研究过程中,陆续发现以下事实:

事实1:在人们对光合作用的认识达到一定程度时,以反应式6C O 2+6H2OC6H12O6+6 O 2表示光合作用。

事实21937年,植物生理学家希尔发现,将叶绿体分离后置于含有一定浓度蔗糖溶液的试管中,制备成叶绿体悬浮液若在试管中加入适当的“电子受体”,给予叶绿体一定强度的光照,在没有CO2时就能放出O2,同时电子受体被还原。希尔反应式是H2O+氧化态电子受体→还原态电子受体+1/2O2

事实3:在希尔反应的基础上,Amon又发现,处于光下的叶绿体在不供给CO2时,既能积累还原态电子受体也能积累ATP;若撤去光照,供给CO2 ,则还原态电子受体和ATP被消耗,并有有机物(CH2O)产生。根据以上事实,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基于以上三个事实推测,光合作用反应式中的C6H12O6中的O可能来自___________

2)希尔反应模拟了叶绿体光合作用中__________阶段的部分变化,该阶段中电子受体由氧化态变成还原态的________________ (填物质名称),希尔实验中配制叶绿体悬浮液时加入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mon的实验说明(CH2O)的生成可以不需要光,但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不考虑水)

4)若向叶绿休悬浮液中加入C3且提供光照、不提供CO2则短时间内ATP[H]_______(填“会”或“不会”)出现积累。

【题目】古老的丝绸文明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早在2000多年前就形成的以蚕丝产品为媒介的“丝绸之路”为促进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蚕丝是由桑蚕(又称家蚕)的幼虫产生的,而桑蚕是由古代的原始蚕驯化而来的。桑蚕蚕茧的颜色有黄色和白色,分别受等位基因Yy控制,但该基因的表达受到另一对等位基因(I/i)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蚕茧颜色的遗传方式,研究人员做了下列两组杂交实验:

实验一:P?? 黄茧×白茧→F1?? 全为黄茧

实验二:P?? 黄茧×白茧→F1?? 全为白茧→F2??? 白茧:黄茧=13:3

1)实验一中亲代黄茧的基因型为______;实验二F2中白茧的基因型有______种;让F2中黄茧家蚕自由交配,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

2)题干中“该基因的表达受到另一对等位基因(I/i)的影响”,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分析,其中的“影响”具体是指______2000多年来,桑蚕品种不断增多,基因库不断丰富,试分析桑蚕进化的原因______

3)桑蚕的性别决定为ZW型。与雌蚕相比,雄蚕食桑少、出丝率高且蚕丝品质更好,因此蚕农更喜欢饲养雄蚕。研究人员发现等位基因AaBb都只位于Z染色体上,且基因ab均具有纯合致死效应(胚胎时期死亡,ZAWZaW视为纯合子)。现有ZABZaBZABZAbZAbZaB三种基因型的个体分别与基因型为ZABW的个体杂交,请判断选用哪种杂交组合得到的后代更符合蚕农的要求?______,简要说明判断的依据______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