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下图1是某高等生物在生殖发育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曲线,图2表示细胞内染色体与核DNA数目比值的变化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图1中的______________(填数字标号)过程;b阶段发生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图2中DE段发生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可与图1中的______________(填数字标号)过程相对应。
(3)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图1中的______________(填数字标号)过程。与初级精母细胞相比,初级卵母细胞进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主要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受精作用 着丝点分裂 ③⑥ ⑤⑦ 产生一个次级卵母细胞,两个子细胞大小不同
【解析】试题分析:分析图1:a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其中①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②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③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b表示受精作用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④表示受精过程;c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其中⑤表示有丝分裂间期、前期、中期;⑥表示有丝分裂后期;⑦表示有丝分裂末期。分析图2:表示该动物细胞中一条染色体上DNA的含量变化,其中BC段是DNA复制形成的;CD段可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也可以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DE段是着丝点分裂导致的。
(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a为减数分裂,b是受精作用,c是受精后的有丝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即发生在图中①过程,b过程是受精作用,其④到⑤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因是因为受精作用。
(2)图2中DE段核DNA与染色体由2:1变为1:1是因为着丝点分裂,此时每条染色体上只含有1个DNA分子,应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或者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而在图1中代表有丝分裂后期的是③⑥。
(3)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有丝分裂的前期和末期,即图1中⑤⑦的过程。与初级精母细胞相比,初级卵母细胞进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主要特征是产生一个次级卵母细胞,两个子细胞大小不同。
【题目】鱼被宰杀后,鱼肉中的三磷酸腺苷(ATP)经过降解生成对鱼肉鲜味贡献最大的物质——肌苷酸(IMP),但是在酸性磷酸酶(ACP)作用下该物质会进一步降解,导致鱼肉鲜味下降、风味变差。为了研究鱼类的保鲜方法,研究者从常见淡水鱼(草鱼、鮰鱼和鳝鱼)的肌肉中分离纯化得到ACP,并对该酶活性进行了系列研究。相关实验结果如下,分析回答问题:
ACP在不同浓度金属离子中的相对活性
金属离子 | 浓度(mmol/L) | 相对活性(%) | ||
草鱼 | 鮰鱼 | 鳝鱼 | ||
Na+ | 30 | 100.83 | 101.47 | 96.03 |
Zn2+ | 1 | 112.38 | 116.06 | 158.13 |
Ca2+ | 5 | 65.2l | 96.18 | 88.18 |
(1)鱼肉保鲜的思路:在IMP降解前能有效__________ACP的活性。据图a可知,草鱼ACP活性的最适pH为__________左右。
(2)反应温度超过60℃与pH低于3.8,对鳝鱼肌肉ACP活性影响机理__________(选填“相同”或 “不同”),其中pH低于3.8会破坏ACP的__________。
(3)由表可知,对ACP活力有激活作用的金属离子是__________,可以通过在鱼肉中添加微量的__________来抑制鱼肉鲜度的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