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某养鸡场出现大量疑似沙门氏菌(SM)病,利用氨苄西林、强力霉素等常用抗生素治疗后,鸡的死亡率没有明显降低。为此,研究人员开展了下列实验。请分析回答:

1)过程①中,须将接种环进行_______处理后,从病死鸡的肝脏、小肠、盲肠等处采集内容物,接种到肉汤培养液培养24h

2)过程②中,将蘸取的肉汤培养液利用________法接种、培养24h后,根据_________的颜色、大小、形状等特征进行初步鉴定,挑选出基本符合沙门氏菌特征的单个菌落再接种培养备用。

3)研究人员取定性滤纸,用打孔机打成6毫米直径的圆形小纸片;分别选用多种抗生素,按照不同抗生素治疗量的比例配制药液,浸泡等量小纸片,干燥后备用;取沙门氏菌,用生理盐水制备成悬液后,取适量菌悬液均匀涂布在平皿上;取不同抗生素处理的小纸片贴在平皿上,培养24h后,测量每种小纸片周围出现的透明圈直径(mm),如下表:

药物名称

林可霉素

强力霉素

阿奇霉素

恩诺沙星

氨芐西林

头孢克洛

阿米卡星

小纸片1

6

9

7

225

10

155

20

小纸片2

11

7

55

19

7

10

18

小纸片3

8

8

6

265

9

19

21

在治疗沙门氏菌病时,应首选,________种药物。

4)为了探索治疗沙门氏菌病的新途径,研究人员选用健康的3日龄鸡,每组10只,尝试利用SDZ噬菌体进行试验,研究方案如下表:

组别

A

B

C

D

注射生理盐水(

200

100

注射SDZ噬菌体(

100

100

注射沙门氏菌液(

100

一段时间后检测各组鸡的存活数依次为10只、10只、4只、9只。请

①设置B组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说明_________C组应注射________

②本实验说明________ 可以避免因长期使用抗生素而产生________

【答案】(灼烧)灭菌 划线平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 菌落 恩诺沙星、阿米卡星 SDZ噬菌体对鸡无毒性 100生理盐水和100沙门氏菌液 SDZ噬菌体可有效治疗沙门氏菌病 抗药性

【解析】

1.分离微生物常用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

2.抗生素的抑制效果越好,培养基中的透明圈越大,根据题干中的第一个表格所可知,七种抗生素中恩诺沙星和阿米卡星在小纸片上出现的透明圈直径最大,对沙门氏菌的抑制最有效。

1)过程①中,须将接种环进行灼烧灭菌处理后,从病死鸡的肝脏、小肠、盲肠等处采集内容物,接种到肉汤培养液培养24h

2)过程②中,将蘸取的肉汤培养液利用划线平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培养24h后,根据菌落的颜色、大小、形状等特征进行初步鉴定,挑选出基本符合沙门氏菌特征的单个菌落再接种培养备用。

3)据题干分析可知,在实验的七种抗生素中,恩诺沙星和阿米卡星在小纸片上出现的抑菌透明圈直径最大,对沙门氏菌的抑制最有效,因此治疗沙门氏菌病时,应首这两种药物。

4)根据实验目的和表格中的部分处理,依据实验设计的对照原则和控制单一变量原则:

①设置B组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说明SDZ噬菌体对鸡无毒性;因为实验结果ABCD四组存活鸡数依次为10只、10只、4只、9只,C组死亡最多,C组应注射100uL生理盐水和100uL沙门氏菌液。

②对比CD两组的处理和结果,说明SDZ噬菌体可有效治疗沙门氏菌病,且可以避免因长期使用抗生素而产生抗药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吸食毒品会导致人体相关生理功能障碍,下图为毒品可卡因对人脑部神经冲动传递的影响;下表为研究人员对可卡因的吸食者进行相关激素及T细胞检测的结果与健康人的对比情况。请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促性腺激素(IU/L

性激素(pg/mL

T细胞亚群a%

健康对照组

4.7

6.5

43.8

吸毒组

1.4

4.1

35.6

1)由图可知,当多巴胺与______结合后,可将快乐信息传递给下一神经元,而可卡因会______(填“促进”“阻碍”或“不影响”)多巴胺的回收。

2)表中数据显示吸毒者的性激素含量明显___________健康者,推测吸毒者可能是性腺功能受损或_____所致;为了探究到底是哪一种情况,可将吸毒者体内______的量补充到正常水平,一段时间后测定其体内性激素的含量,与健康者进行比较。

3)据表分析,吸毒者容易受细菌、病毒感染而患病的原因是______

4)坐骨神经是混合神经,既有传入神经部分,又有传出神经部分,其一端位于腰骶部的脊髓,沿大腿后面下行连接到足,管理下肢的活动。为研究可卡因对坐骨神经中的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麻醉顺序,用已被破坏大脑和暴露出坐骨神经的青蛙进行如下实验:

步骤一:刺激趾尖和腹部皮肤,后肢均出现收缩现象。

步骤二:将含有一定浓度的可卡因棉球放在坐骨神经上,刺激趾尖无反应;刺激腹部,后肢出现收缩现象。

步骤三:间隔一段时间后,再刺激腹部皮肤,反应消失。

①步骤一中引起两次收缩现象的反射弧,除了感受器不同外,______也不同。

②该实验的结论是______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