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3.为了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某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材料用具:洋葱;刀片,镊子,滴管,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显微镜;质量分数为0.3g/mL的蔗糖溶液,清水等.
方法步骤: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时为什么选用紫色的磷片叶表皮作实验材料?有紫色大液泡,便于观察实验现象.
(2)图中步骤B显微镜观察的目的是观察到的现象与后续质壁分离现象形成对比.
(3)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时,细胞壁不能与原生质层一起收缩的原因是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原生质层和细胞壁之间充满了蔗糖溶液.
(4)若镜检看到细胞如如图所示结果,可以判断此状态下A处溶液浓度与B处溶液浓度相比D.
A.A大于B B.A小于B C.A等于B D.不能确定
(5)如果用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处理临时装片,实验看到的现象是先发生质壁分离,后质壁分离自动复原.
(6)在用质壁分离方法测定洋葱表皮细胞渗透能力的实验中,把剪成小块的紫色洋葱表皮分别(等量)依次放入下面各组溶液中,并记录结果如下表:
培养皿 | 蔗糖溶液(mol/L) | 开始发生质壁分离细胞占观察细胞总数的百分比 |
1 | 0.2 | 0 |
2 | 0.3 | 0 |
3 | 0.4 | 15 |
4 | 0.5 | 40 |
5 | 0.6 | 80 |
6 | 0.7 | 99 |
②在此基础上,请你设计一个更精确的测定方法在0.5~0.6mol/L之间设计更小梯度的蔗糖浓度进行实验.
分析 质壁分离的原因分析: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内因: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表现:液泡由大变小,细胞液颜色由浅变深,发生质壁分离,进而说明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
解答 解:(1)实验时选用紫色的磷片叶表皮作实验材料,原因是含有紫色大液泡,便于观察实验现象.
(2)图中步骤B显微镜观察的目的是观察到的现象与后续质壁分离现象形成对比.
(3)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时,细胞壁不能与原生质层一起收缩的原因是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原生质层和细胞壁之间充满了蔗糖溶液.
(4)图示若处于质壁分离状态,则A处溶液浓度大于B处溶液浓度,若处于质壁分离复原状态,则A处溶液浓度小于B处溶液浓度,因此不能确定此状态下A处溶液浓度与B处溶液浓度的大小.
(5)用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处理临时装片,植物细胞失水,出现质壁分离现象,后来由于KNO3中K+和NO3-可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细胞,导致细胞液浓度增大,发生自动复原现象.
(6)分析表格可知,在蔗糖浓度为0.3mol/L时,细胞未发生质壁分离,说明细胞液浓度大于等于0.3mol/L;而在蔗糖浓度为0.4mol/L时,细胞发生质壁分离,说明细胞液浓度小于0.4mol/L,因此细胞液浓度介于未发生质壁分离和刚发生质壁分离的外界溶液浓度之间.若要在该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缩小细胞液浓度确定的范围,可以在蔗糖浓度为0.5mol/L到0.6mol/L之间缩小浓度梯度,配制一系列不同的浓度处理洋葱表皮细胞,取使细胞50%发生质壁分离的蔗糖浓度即可.
故答案为:
(1)有紫色大液泡,便于观察实验现象
(2)观察到的现象与后续质壁分离现象形成对比
(3)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 蔗糖溶液
(4)D
(5)先发生质壁分离,后质壁分离自动复原
(6)0.5mol/L 在0.5~0.6mol/L之间设计更小梯度的蔗糖浓度进行实验
点评 本题以实验表格为载体,考查了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掌握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原因;通过表格中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状态判断细胞液浓度的大小;能够掌握细胞发生质壁分离自动复原的原因.
A. | 若囊胚真能发育成单倍体人,则该人不能生育 | |
B. | 如果通过抑制中心体活动使染色体加倍,发育成的个体患遗传病概率大大增加 | |
C. | 若取囊胚细胞与精子融合,将发育成男性 | |
D. | 将卵细胞培育成囊胚时需要经常用胰蛋白酶处理细胞 |
A. | ③和①都有双层膜、少量DNA,都与能量转换有关 | |
B. | 在细胞中联系广泛的细胞器是④,与脂质的合成有关 | |
C. | 胰岛细胞与表皮细胞相比,②和①的含量相差无几 | |
D. | ⑤是植物、细菌、酵母菌唯一共有的细胞器 |
①基因突变 ②基因重组 ③染色体变异.
A. | ①② | B. | ①③ | C. | ②③ | D. | ①②③ |
A. | 有丝分裂是所有生物进行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 | |
B. | 有丝分裂的意义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之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 |
C. |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视野中处于分裂间期和中期的细胞数目大致相等 | |
D. | 有丝分裂末期,在纺锤丝的牵引下每个着丝点分裂成两个 |
A. | 15~18℃,30~35℃,18~25℃ | B. | 20~35℃,35~45℃,10~15℃ | ||
C. | 10~15℃,15~20℃,12~15℃ | D. | 18~25℃,30~35℃,15~18℃ |
翅形 | 复眼形状 | 体色 | … | 翅长 | |
野生型 | 完整 | 球形 | 黑檀 | … | 长 |
突变型 | 残 | 菱形 | 灰 | … | 短 |
(2)果蝇的黑身、灰身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若黑身雌蝇甲与灰身雄蝇乙杂交,F1全为灰身,F1随机交配,F2雌雄果蝇表型比均为灰身:黑身=3:1.F1的后代重新出现黑身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F2的灰身果蝇中,纯合子占$\frac{1}{3}$.
(3)实验二: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R、r)会影响黑身果蝇的体色深度,黑身雌蝇丙(基因型同甲)与灰身雄蝇丁杂交,F1全为灰身,F1随机交配,F2表现型比为:雌蝇中灰身:黑身=3:1;雄蝇中灰身:黑身:深黑身=6:1:1.R、r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黑身雌蝇丙与灰身雄蝇丁的基因型分别是bbXRXRBBXrY;F2中灰身雄蝇共有4种基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