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我国南方某地的一个稻田群落,近30年来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原来种群密度较高的青蛙现在已经很少;原来有大量的泥鳅、鳝鱼、田螺等动物现在几乎绝迹。请回答下列问题。
(l)调查稻田群落中某种蛙的密度,常采用____法。
(2)稻田中捕食者的存在,客观上有利于被捕食者种群的发展,原因是____。
(3)与30年前相比,该稻田生态系统由于____,因此抵抗力稳定性更____。
(4)现在有些地区发展稻田养鱼,建立"稻一萍一鱼”生态农业,稻株为浮萍、鱼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繁殖环境,鱼取食稻的基部枯黄叶片、杂草、昆虫等天然饵料,鱼的粪便肥田,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同时由于鱼的游动可增加水中的溶解氧。
①此生态农业实现了____的目的。
②某研究小组对生态农业中鲤鱼的能量流动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如表(数字为能量值,单位是KJ/cm2.a),据表分析,鲤鱼同化的能量是____KJ/cm2.a.
【答案】标志重捕 捕食者所吃掉的大多是被捕食者中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 群落中组分少,食物网简单,其自我调节能力弱 低 物质循环和能量多级利用 20.6
【解析】
捕食者所吃掉的大多是被捕食者中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捕食者一般不会将所有的猎物都吃掉,否则自己也无法生存,这就是所谓的“精明的捕食者”策略,故捕食者的存在,客观上有利于被捕食者种群的发展。摄入量=粪便量+同化量,同化量=呼吸散失的量+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1)调查活动范围广、活动能力强的动物常用标志重捕法。故调查稻田群落中某种蛙的密度,常采用标志重捕法。
(2)由于捕食者所吃掉的大多是被捕食者中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而剩余的个体则多为生存能力强的个体,故稻田中捕食者的存在,客观上有利于被捕食者种群的发展。
(3)根据题意可知:30年前该地的物种数量较多,而30年后由于很多生物几乎绝迹,故该地的物种数量减少,导致营养结构简单,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减弱,因此抵抗力稳定性更低。
(4)①根据“稻株为浮萍、鱼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繁殖环境,鱼取食稻的基部枯黄叶片、杂草、昆虫等天然饵料,鱼的粪便肥田,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同时由于鱼的游动可增加水中的溶解氧”可知,该生态农业实现了物质循环和能量的多级利用,也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再生,减少了废弃物的生成,同时提高了生态系统中能量利用率。
②鲤鱼的摄入量=鲤鱼的粪便量+鲤鱼的同化量,故鲤鱼的同化量=41.6-21=20.6KJ/cm2.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