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5.水稻白叶枯病病菌可使水稻叶片形成病斑导致水稻减产.研究者将野生稻中找到的抗白叶枯病基因X转入水稻植株中,培育出抗白叶枯病水稻,对其白叶枯病抗性进行鉴定和遗传分析.(1)将基因X与载体结合构建基因表达载体,用农杆菌转化法导入感病水稻,获得T0代植株.
(2)用无菌水稀释白叶枯病菌液,接种于T0代植株,以病斑面积占叶片面积的百分率(M)作为抗病反应参数,以接种白叶枯病病菌的感病水稻作为感病对照,筛选抗病植株.
(3)选T0代植株中M为1%,PCR鉴定基因X为阳性的植株种植,收获自交(填“自交”、“杂交”或“测交”)种子种植获得T1代,对T1代进行抗病及分子鉴定,其结果如下表所示:(注:15%为抗感界限)
百分率(M) | 株数 | PCR鉴定结果 |
>15% | 11 | 阴性 |
15~10% | 0 | - |
<10% | 34 | 阳性 |
(4)T1代某一植株表现为感病,但PCR检测为阳性,最可能的原因是插入的基因X不表达(或“低表达”、“突变”)造成的.
(5)研究人员发现有一转基因水稻植株自交后代的统计结果中,抗白叶枯病植株:不抗白枯叶病植株=15:1,检测其转入的基因X功能正常,推测转入了两个抗性基因,且两个抗性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分析 根据基因工程的操作,是将一个基因导入到受体细胞中,因此可以用基因型为Aa的杂合子表示转基因植物.
而Aa基因型的个体自交会发生性状分离,即会出现3(1AA、2Aa):1(aa)的分离比.
15:1是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中9:3:3:1分离比的变式,因此表明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一对相对性状.
解答 解:(1)目的基因和运载体结合可以构建基因表达载体.
(2)要稀释白叶枯病菌液,防止杂菌污染,必须使用无菌水;由于白叶枯病病菌可使水稻叶片形成病斑,因此可以病斑面积占叶片面积的百分率(M)作为抗病反应参数,对照组应该用接种白叶枯病病菌的感病水稻,才能证明植株的抗病性状.
(3)根据表格中T1代表现型比例可知,阳性(抗感):隐性=3:1,这是杂合子自交的结果.因此说明亲代即T0代为杂合子,T0代自交产生的T1代出现性状分离.由于T1代不一定为纯合子(AA或Aa),故需要自交得到的T2代中不出现性状分离的即为纯合子.
(4)由于PCR检测为阳性,说明目的基因已经导入,而植株表现为感病,最可能的原因是目的基因未表达,或表达程度低,或者发生基因突变.
(5)由于转基因水稻植株自交后代的统计结果中,抗白叶枯病植株:不抗白枯叶病植株=15:1,该比例是两对相对性状的杂合子自交结果的变式,即9:3:3:1的变式,说明抗白病和不抗白叶病这对相对性状是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应该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故答案为:
(1)基因表达载体(或“重组DNA”)
(2)无菌水 病斑面积 接种白叶枯病病菌的感病水稻
(3)自交 性状分离 (转基因)杂合子 T2
(4)不表达(或“低表达”、“突变”)
(5)非同源染色体
点评 本题考查了基因工程以及遗传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和应用能力,具有一定的难度.考生要明确具有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相当于杂合子,因此不能稳定遗传;考生还要能够灵活运用3:1和9:3:3:1的分离比解决相关问题,并明确遗传定律的实质.
A. | 基因突变 | B. | 细胞呼吸受到影响 | ||
C. | 生物膜系统被破坏 | D. | 分泌蛋白质合成受到影响 |
A. | $\frac{2ab}{3}$-6b+18n | B. | $\frac{ab}{3}$-($\frac{b}{3}$-n)×18 | C. | ($\frac{b}{3}$-a)×18 | D. | $\frac{ab}{3}$-6b |
植物种类 | 光补偿点(klx) | 光饱和点(klx) |
a | 1~2 | 30~80 |
b | 0.2~0.3 | 50~80 |
c | 0.5~1.5 | 20~50 |
d | 0.1~0.2 | 5~10 |
(1)植物细胞产生CO2的具体部位是线粒体基质和细胞质基质;利用CO2的具体部位是叶绿体基质.
(2)光照强度为0.4klx时,表格中a、c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的CO2多于光合作用吸收的CO2.
(3)仅考虑温度和CO2含量的影响,在温度较高,CO2较少的密闭温室中,植物的光补偿点较高.大田玉米群体的光饱和点比单株玉米的光饱和点要高,主要原因是植株间存在遮光现象(CO2浓度增加).
Ⅱ.科学家在黑暗时把叶绿体基粒放在pH=4的溶液中,让基粒类囊体膜腔的pH值下降至4,然后将基粒移入pH=8并含有ADP和Pi的缓冲溶液中(如图).一段时间后,有ATP产生.
(4)为获取叶绿体,先要破碎叶肉细胞,再用差速离心法分离.
(5)上述实验结果表明,基粒类囊体合成ATP的原因是膜内外存在H+梯度(H+浓度差).据此推测,叶绿体在自然状态下产生ATP的过程中,光能的作用是使水分解产生H+,使类囊体膜内外之间产生H+梯度(H+浓度差).
A. | 外植体的消毒原则是既杀死材料表面的微生物,又减少消毒剂对细胞的伤害 | |
B. | 二倍体植株的花粉经脱分化与再分化后得到稳定遗传的植株 | |
C. | 用人工薄膜将胚状体、愈伤组织等分别包装可制成人工种子 | |
D. | 在愈伤组织培养中加入细胞融合的诱导剂,可获得染色体加倍的细胞 |
①对光时,阳光照在反光镜上,视野越亮越好
②进行低倍镜与高倍镜的转换时,转动转换器
③使用完毕后,要用干布拭去载物台上的水和脏物
④装箱之前,应下降镜筒,使物镜插入通光孔中
⑤取、放显微镜时,要左手托镜座,右手握镜臂,并且要轻拿、轻放.
A. | ②③⑤ | B. | ①②④ | C. | ②⑤ | D. | ②③④ |
A. | 抵抗力稳定性增强 | B. | 基因多样性增加 | ||
C. | 原有物种的生存受到威胁 | D. |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趋于复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