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大致过程[单位为103 kJ/(m2·a)],A~D为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a代表相应能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a表示的是_______,图中B同化的能量除图示去向外,还有_______________,B→D的传递效率为_______%(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2)在该地区山坡的阳面和阴面生长植物的种类有差异,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结构。此地区的植被还具有调节当地气候、涵养水源的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价值。

(3)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地区的某濒危动物时,被标记个体在调查期间迁出了调查区域,会造成结果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4)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一是可以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二是合理地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________________

【答案】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未利用的能量 16.7 水平结构 间接价值 偏大 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解析】

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包括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有机物中输入的化学能;

2.每一营养级的同化量去向:呼吸消耗,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该部分能量将来的去向包括流向下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分解者、未利用。3.图中A表示生产者,B、D分别表示初级和次级消费者,C表示分解者。

(1)由分析可知,图中的a表示的是生产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图中B同化的能量=16+2=18,除图示呼吸散失量4,流向下一营养级3、分解者1.5,还有9.5的能量未利用。B→D的传递效率为3÷18×100%=16.7%;

(2)在该地区山坡的阳面和阴面生长植物的种类有差异,这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植被具有的调节当地气候、涵养水源的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3)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种群中的个体数=第一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数÷标志后重新捕获数.两次捕获期间,若部分标志个体迁出调查区域,将使标志后重新捕获数减少,会造成结果偏大。

(4)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一是可以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二是合理地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如农田的施肥、除草、灌溉,最终目是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农作物,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