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长爪沙鼠是某草原鼠害的主要物种.若用灭鼠剂防治,长爪沙鼠种群数量会迅速恢复.为了提高防治的有效性,科研人员研究了不育剂EP﹣1对当地长爪沙鼠种群数量的影响.3月初在试验区投放不育剂饵料,对照区为自然状态;3月一10月间定期取样调查种群数量和幼体(0﹣1月龄)比例,研究期间长爪沙鼠迁入迁出情况不明显,忽略不计.其中幼体比例统计结果如图:
(1)若投放灭鼠剂,有毒物质会沿着渠道进入其他生物体内,影响生态安全.
(2)调查长爪沙鼠的种群密度时,在0.5hm2的样地上,第一次捕获60只,标记后放回,第二次捕获的40只中有20只带标记.据此估算,样地上长爪沙鼠的种群密度为只/hm2 . 捕获过的长爪沙鼠难以再次被捕获,因此估算值偏 .
(3)雌性激素的分泌存在分级调节机制.EP﹣1含有雌性激素,可反馈作用(器官),使雌性长爪沙鼠血液中促性腺激素的含量显著降低.
(4)与对照区相比,试验区长爪沙鼠种群的繁殖高峰出现的时间、出生率总体水平 .
【答案】
(1)食物链(或食物网或食物链和食物网)
(2)240;大
(3)下丘脑、垂体
(4)推迟;降低
【解析】解:(1)若投放灭鼠剂,有毒物质会沿着 食物链(或食物网或食物链和食物网)渠道进入其他生物体内,影响生态安全.(2)根据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一定区域内某动物总数:第一次捕获的数量=第二次捕获的数量:有标记的数量.该地区长爪沙鼠的数量为:(40╳60)/20=120只.种群密度=动物总数/面积=12.5=240只/hm2 , 捕获过的长爪沙鼠难以再次被捕获,会使标记的数量减少,动物的总数量增加,导致估算值偏大.(3)动物激素的调节存在分级调节机制和反馈调节机制,当雌性激素的含量过多时,会反馈抑制下丘脑、垂体的活动,使两者的激素分泌量减少.当抑制下丘脑的活动时,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分泌量减少,该激素作用于垂体,使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的量减少;当抑制垂体的活动时,促性腺激素的分泌量减少.(4)据图分析,对照区幼鼠组成比例在5月达到最高,而试验区幼鼠组成比例在9月达到最高,沙鼠种群的繁殖高峰出现的时间推迟,且根据与对照区相比,试验区长爪沙鼠种群的数量减少,故出生率总体水平降低.
【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种群数量的变化,掌握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环境因素:食物、生存空间、气候、敌害等;内部因素: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迁入率、迁出率即可以解答此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