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如图为某二倍体生物精原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内的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曲线.着丝点分裂最可能发生在( )
A.CD段
B.BC段和FG段
C.AB段和FG段
D.BC段和HI段
【答案】D
【解析】解:根据曲线中细胞内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可以判断,AF表示有丝分裂过程,CD段同源染色体数目加倍是由于BC段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变成染色体;
FI表示减数分裂过程.图中FG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HI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变成染色体.
故选:D.
根据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的特点可以判断,有丝分裂全过程中均存在同源染色体,并且在有丝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点的分裂,染色体数加倍,因此同源染色体的对数也加倍;而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时,由于同源染色体的分裂,导致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无同源染色体.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BCDE属于有丝分裂,CD段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加倍;FGHI属于减数分裂,FG区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HI区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阶段.
【题目】2,4﹣D是水稻田间的良好除草剂,为探究2,4﹣D对水稻田间鸭跖草防治的合适浓度,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完善实验并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原理:低浓度2,4﹣D促进植物生长,高浓度2,4﹣D抑制植物生长:;植株高度是植物生长情况的重要指标.
(2)实验材料:水稻试验田(长有鸭跖草),56%的2,4﹣D可溶性粉剂(已将2,4﹣D粉剂配制成下列5个浓度:0.01、0.02、0.04、0.08、0.12mg/ml),清水等.
(要求与说明:水稻为单子叶植物,鸭跖草为双子叶植物;2,4﹣D作为除草剂的药害主要是平均株高下降)
实验思路:
①将水稻试验田 .
② , 各田块的其它栽培条件相同且适宜.
③一段时间后,抽样统计各试验田块中鸭跖草和水稻的平均株高.
(3)实验结果:
2,4﹣D浓度(mg/mL) | ||||||
0.01 | 0.02 | 0.04 | 0.08 | 0.12 | ||
鸭跖草植株高度(cm) | 36 | 36.5 | 37 | 38 | 41 | 44 |
水稻植株高度(cm) | 16 | 16 | 16.5 | 16.6 | 17 | 17.8 |
(4)结果分析(仅绘制2,4﹣D对鸭跖草株高影响的曲线):
(5)问题讨论:根据实验结果可知原方案中存在不足之处,请提出改进建议.
【题目】下表是有关豌豆种子形状的四组杂交实验结果(相关遗传因子用R,r表示).据表分析作答:
组合序号 | 杂交组合类型 | 后代表现型及植株数 | |
圆粒 | 皱粒 | ||
A | 圆粒×圆粒 | 108 | 0 |
B | 皱粒×皱粒 | 0 | 102 |
C | 圆粒×圆粒 | 125 | 40 |
D | 圆粒×皱粒 | 152 | 141 |
(1)根据组合的结果能推断出显性性状为 .
(2)组合中的两亲本肯定都是纯合子,组合的杂交方法称为测交.
(3)写出组合A中两亲本的可能遗传因子组合 .
(4)写出上述组合D的遗传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