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回答下列()()小题的问题

()一种广泛使用的除草剂(含氮有机物)在土壤中不易被降解,长期使用可污染土壤。为修复被该除草剂污染的土壤。可用一定方法选育能降解该除草剂的细菌(已知该除草剂在水中溶解度低,含一定量该除草剂的培养基不明)

(1)现有一升土壤浸出液,为了对土壤中的细菌进行计数,各取0.1mL.已稀释103倍的水样分别接种到三个培养基上培养。接种需选择下列左图工具中的_________进行实验操作。计数结束记录上述三个培养皿中的菌落数分别为555657,则每升原土浸出液中菌体数为_________

(2)在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中,有透明圈菌落利用的氮源主要是_________。据此可筛选出目的菌。实验结果如右上图显示的AE五种菌株中,_____是最理想菌株,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

(3)该方法能成功统计菌落数目的关键是选择恰当的_____,統计的菌落数通常比实际数目低的原因是______

()星星草具有较强的耐盐碱能力,能在接近海水盐度(3.4)的条件下生长,或在远高于盐碱地盐度(0.6)的条件下生长,是耐盐碱功能基因开发的理想材料,适于盐碱地的治理。若将星星草的耐盐碱基因转移到水稻等农作物体内,将会大大提高水稻等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获得星星草的时盐碱基因,可以从已知的耐盐碱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出发,推测出控制合成该蛋白基因的______。据此可利用化学方法合成目的基因,然后再用__________技术来扩增目的基因。

(2)水稻的转化过程为:将水稻幼胚接种到诱导培养基上,经过_______过程,培养出愈伤组织,然后常用_______法,将目的基因和相关功能片段整合到愈伤組织细泡的染色体DNA上,最后诱导愈伤组织形成水稻植株。

(3)除上述方法可获得耐盐碱水稻植株外,还可以将星星草和水稻的_____________进行融合培育杂种植株,或利用两种植物在试管内进行_______,对其产生的胚进行培养产生杂种植株。

(4)将生长至4叶期的转基因幼苗转入高浓度的NaCl溶液中培养,进行耐盐试验,用非转基因幼苗作为对照。培养30天后观察现象,若____则说明转基因植枺获得了耐盐特性。

【答案】B 5.6×108 该除草剂 E 降解圈直径与菌落直径比值最大 稀释度 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 基因的核苷酸序列; PCR扩增 脱分化 农杆菌转化法 原生质体 受精作用 转基因植株存活率高于非转基因植株(转基因植株叶片不变黄,非转基因植株叶片变黄)

【解析】

1、选择培养基:培养基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以抑制不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长,促进所需要的微生物生长,本题这种根据流程图看,“无氮培养基+高浓度的除草剂”,说明ABC培养基中是以除草剂为唯一氮源。

2、每克样品中的菌落数=C÷V)×M,其中C代表某一稀释度下的平板上生长的平均菌落数,V代表涂布平板时所用的稀释液的体积(mLM代表稀释的倍数。

()1)接种该菌的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要用到左图工具中的B进行实验操作。图中稀释的倍数是103,三个菌落的平均数=55+56+57)÷3=56,则每毫升样品中菌株数=56÷0.1×103=5.6×105个,所以每升土壤浸出液中的菌株数=5.6×105×103=5.6×108个.

2)由于该除草剂的培养基不透明,被菌落分解后可产生透明带,无透明带说明除草剂未被分解,菌落利用的氮源就只能是空气中的氮气了;而出现透明带说明除草剂被分解,菌落是分解该除草剂的细菌,氮源是该除草剂;E透明圈最大,故是最理想菌株。

3)该方法能成功的关键要是选择恰当的稀释度,如果稀释度不够,就会有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这样统计的菌落数通常比实际数目低。

() (1) 在已知耐盐碱蛋白质氨基酸序列的基础上,推测出其控制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据此可利用化学方法合成目的基因,然后再用PCR技术来扩增目的基因。

(2)水稻的转化过程即为植物组织培养过程,将水稻幼胚接种到诱导培养基上,经过脱分化过程,培养出愈伤组织,然后用农杆菌转化法导入植物细胞,其原理是能将目的基因转移并整合到植物细胞的染色体DNA上,最后诱导愈伤组织形成水稻植株。

(3)除上述方法可获得耐盐碱水稻植株外,还可以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即将星星草和水稻的原生质体进行融合培育杂种植株,或利用两种植物在试管内进行受精作用,对其产生的胚进行培养产生杂种植株。

(4)将转基因幼苗转入高浓度的NaCl溶液中培养,进行耐盐试验,用非转基因幼苗作为对照。培养30天后若出现转基因植株存活率高于非转基因植株,则说明转基因植枺获得了耐盐特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