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海洋是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
(1)根据图甲分析,要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捕捞后大黄鱼种群数量应处于点.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大黄鱼种群密度时,若标记个体更易于被捕食,则种群密度的估计值(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2)海洋鱼类生活在不同的水层,这体现了生物群落的结构.
(3)图乙表示某海域能量流动简图,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图中和(填字母)在碳循环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碳对生物和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的形式进行.能量在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 .
(4)海洋会受到石油、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污染.如果污染超过海洋生态系统的 , 海洋生态系统就很难恢复到原来的状态.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的强.
(5)除了海洋生态系统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外,森林生态系统也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据调查,近5万年以来,某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森林逐渐被灌丛取代,加之近50年来,由于人类过度开垦,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该现象表明:与该地区具有的自然演替相比,人类的开垦活动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填“未发生改变”、“变慢”或“变快”),演替的方向(填“发生改变”或“未发生改变”).
【答案】
(1)b;偏高
(2)垂直
(3)A;B;CO2;20%
(4)自我调节能力(或自净能力);抵抗力
(5)变快;未发生改变
【解析】解:(1)据图分析,横坐标是时间,因变量为种群的增长率,0﹣b种群增长率先增加,b﹣c种群增长率减少为0,可知大黄鱼种群以S型曲线增长.要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应使种群的增长速率维持在最大,故捕捞后大黄鱼种群数量应处于b点.由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第一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总数:第二次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可得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总数÷第二次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若标记个体更易于被捕食,则第二次捕获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减小,故种群密度的估计值会偏高.(2)海洋鱼类由于食物不同,生活在不同的水层,这体现了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对鱼类生活在哪个水层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食物.(3)图乙表示某海域能量流动简图,A为生产者,D为初级消费者,C为次级消费者,B为分解者.在碳循环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的是A生产者、B分解者;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能量在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1.5×106÷7.5×106×100%=20%.(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如果污染超过海洋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海洋生态系统就很难恢复到原来的状态.海洋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复杂,抵抗力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的强.(5)群落之外的环境条件,诸如气候、地貌、土壤和火等,常可成为引起演替的重要条件.由于人类过度开垦,破坏了土壤表土层及耕作层的结构,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变快,演替的方向未发生改变.
【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J”型增长曲线:无限增长曲线,呈指数增长的曲线,时间的增长率为常数;“S”型曲线: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的增长曲线),还要掌握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是生物与环境之间能量交换和物质循环的基本功能单位;生态系统中各组分之间紧密联系,才能使生态系统成为一个统一整体,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的相关知识才是答题的关键.